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法藏

法藏

643或647—712

唐代佛教高僧。华严宗实际创始人。祖籍康居,生于长安。本姓康,字贤首。风度奇正,利智绝伦。初应名僧义学之选,从玄奘法师译经。后以见识相异,退出译场,从智俨学《华严经》。28岁受沙弥戒。寻得悉从中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带来《华严经》入法界品梵本,请为补足旧译60卷《华严经》入法界品缺文。武则天在位(684—705)时,于阗高僧实叉难陀于长安重译80卷《华严经》,被聘为笔授。又参与义净、提云般若译场。新译《华严经》告成,奉敕讲解。长安四年(704),受命于长生殿为武后讲十玄六相教义,举说金狮之喻,后世称之为《华严金狮子章》。曾先后讲《华严经》多次。著译有《华严经探玄记》、《华严教分记》、《妄尽还源观》、《游心法界记》、《华严旨归》、《文义纲目》、《华严三昧观》、《华严经传记》、《般若心经》、《梵网经》、《密严经》疏、《起信论义记》、《法界无差别论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等100余卷。深得武后、中宗、睿宗宠信。死后被追赠为鸿胪卿。

猜你喜欢

  • 大勃律

    即“波路”(1516页)。

  • 色鲁加

    门巴族女性戴的帽子。门巴语音译,“色鲁”,意为“黄颜色”;“加”,意为“帽”。相传远古时妇女身无穿戴物,自泽当的三青寺庙的辛波女妖被驱赶出庙跑到门隅来时,当地妇女见其穿戴讲究、漂亮,遂竞相仿效,戴帽就

  • 行人部落青稞种子借据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115号卷子。系民间土地转让及借种籽的契约。全卷藏文共10行,正面8行,背面2行。该卷载:“蛇年春。行人部落百姓宋弟弟彼在康木琼有新垦地一突半,本人无力耕种

  • 撒剌儿

    撒拉族史称。参见“撒拉族”(2493页)。

  • 阿儿巴

    ?—1336伊儿汗国第十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弟※阿里不哥后裔,速西之子。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又遭钦察汗月即别进攻,政局不稳,遂被丞相加秃丁摩诃末等

  • 苗俗纪闻

    书名。清代方亨咸著。1卷。记述沅州以西苗族习俗。其中包括服装、贸易、婚丧、语言、祭典等。辑入《檀几丛书》与《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八帙。

  • 蜡匝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松藩卫,在今四川松潘西北境。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在其地置蜡匝族长官司,任命当地部落首领充长官,管理族部事务。详见“蜡匝簇长官司”(2452页)。

  • 邕州排水渠

    水利工程名。唐景云年间(710—711)兴建。以邕州(今广西南宁)常因洪水泛滥成灾,邕州司马吕仁高倡议在邕州南岸开凿此渠,分郁江水南流。既防止郁江水患,又利南岸农田灌溉。

  • 乌顿柱

    鄂伦春族旧时住屋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俗称“土窑子”。流行于今小兴安岭地区。毕拉尔路鄂伦春人解放前冬季多住这种房。其构造是:在地上挖一长方形、一人多深的坑,上以圆木搭盖,铺以蒿草,培土踩实。坑内有冷铺

  • 支里

    见“纳若”(1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