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兰察

海兰察

?—1793

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多拉尔氏。世居黑龙江。乾隆二十年(1755),以索伦马甲从征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擒辉特台吉巴雅尔,因功擢二等侍卫,寻迁头等,授骑都尉加一云骑尉。二十五年(1760),归入满洲镶黄旗。三十二年(1767),随征缅甸。迁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三十六年(1771),参与平定大小金川叛乱,温福木果木大营被攻陷后,从容指挥清军撤退,免遭覆没。后勇战,力克险要碉堡,屡建功。四十一年(1776),金川平,封一等超勇侯。四十三年,授领侍卫内大臣。四十六年(1781),领兵镇压甘肃苏四十三领导的撒拉族、回族人民起义。五十二年(1787),命为参赞大臣,同将军福康安率军渡海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翌年,于老衢街俘林爽文。五十六年(1791),以参赞率兵于青海、四川两路进藏,反击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匪徒,出奇制胜,累立战功,晋封一等超勇公,并获御赐“行军坐轿”之殊荣。病卒,谥武壮。

猜你喜欢

  • 哈尔

    撒拉语音译,意为“户长”、“长老”、“头人”。旧时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孔木散(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内部事务的管理者。流行于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每个孔木散都有各自的哈尔,多由富有者

  • 张掖

    古郡名、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治所在得(今甘肃张掖县西北),晋改名永平。汉代为匈奴昆邪王(又作浑邪王)驻地。十六国时期,匈奴一支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卢水

  • 弊剌

    参见“駮马”(1782页)。

  • 豪尼

    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交错聚居和散居于景东、墨江、元江、镇沅、普洱、江城、新平等县。他称为“布都”或“阿卡”。参见“哈尼族”(1633页)。

  • 昆布

    海藻名。唐代渤海国区内的著名特产之一,为时俗所贵。盛产于南京南海府(今朝鲜咸镜南、北道一带)。史载叶如手大,紫赤色(一说黄黑色),与海带同类,比海带细(一说即海带),“绳把索之如卷麻”。既可食用,亦可

  • 世职官学

    清乾隆以后为八旗内年幼袭爵袭职人员所开办的学堂。雍正六年(1728),规定年岁未满的佐领和袭爵人员,皆入本旗义学内就学。乾隆元年(1736),改拨于八旗官学内就读。十七年(1752)定,八旗左右两翼各

  • 尾白儿

    见“亦不剌”(871页)。

  • 蕉布

    我国古代南方民族地区以蕉葛纤维织成之布。亦称蕉葛布。据杨孚《异物志》:“芭蕉,叶大如筵席,其茎如芋,取之为丝,可纺织,女工们为絺绤,今交趾葛也”。岭南各地俱有之。左思《吴都赋》把蕉葛与越升并提,“焦葛

  • 诺褐拔

    即“诺曷钵”(1954页)。

  • 雷万兴

    唐代畲族先民起义首领。广东潮州(今潮安)人。总章二年(669)与族人苗自成,蓝奉高等人,先后领导广东潮州、福建南部畲族先民反抗唐王朝统治的斗争。仪凤二年(677),汀、潮一带的汉族起义军陈谦与其部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