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满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政权的朝代名。明万历十一年(1583),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经过30余年的艰苦斗争,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境)建国,改元天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以与12、13世纪女真族建立的金代相区别。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公开反明,并取得萨尔浒之战的重大胜利。天命六年(1621)进占辽东地区,实行“计丁授田”,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十年(1625)迁都沈阳。翌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时负伤,病殁于叆鸡堡,皇八子※皇太极即位,改元天聪。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三大贝勒分值旧制,增设八大臣、十六大臣,共同议政,仿明制设立六部等,并亲自执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削弱了八旗诸王、贝勒的势力,确立独尊的地位。同时颁布了保护农业生产的法令,积极吸收汉族文化。九年(1635),废除诸申(女真)旧号,定族名为满洲,后简称满族。翌年(1636),去汗号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皇太极称帝后,在对明朝、蒙古和朝鲜的征战中,军事势力益盛,松(山)锦(州)之战打击了明的有生力量。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病逝,皇九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在灭大顺、大西、南明政权,镇压各地的反抗武装后,统一全国,继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之后,建立了我国少数民族居统治地位的第二个全国性政权。清朝基本上承袭了明朝的法制和政权机构,满族贵族联合汉族地主和蒙古等族贵族,对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统治。清初,为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的措施,大力招民屯田垦荒,定官员垦荒考成则例,编辑《赋役全书》颁行全国,以及重用汉官、严惩贪官等,对推动农业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统治者实行的圈地、投充、逃人、剃发、易服五大弊政,给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痛苦,不断爆发人民的反抗斗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誉为“康乾盛世”,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迅速发展。清圣祖(1661—1722年在位)时,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停止圈地、修订逃人法及制止投充等,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肃清准噶尔上层噶尔丹、西藏上层第巴桑结嘉措、维吾尔族上层布拉尼敦等割据势力,粉碎沙俄和英国的侵略活动,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极盛时,幅员辽阔,疆域北自戈尔诺阿尔泰、萨彦岭,南达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东至日本海。清宣宗(1820—1850年在位)开始,由于政治上日渐腐败,清朝经历了由衰而亡的过程。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和主权,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族人民(包括满族人民)为保卫祖国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1911年(清宣统三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自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凡传11帝,共历276年。

(附表见下页)

附清朝诸帝世系

猜你喜欢

  • 马希萼

    ?—约955五代后周时期楚王。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作扶沟(今河南扶沟)人。楚王※马殷之子。楚王马希范时为武平节度使知永州事。天福十二年(947),希范卒,异母弟马希广袭位,不满,与弟争国。后仅

  • 荟福寺

    清代佛寺。俗称东大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大板镇东端。清康熙十四年(1706)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今名。有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后殿保存最完整,为重檐歇山

  • 启台鄂拓克

    见“启台部”(1174页)。

  • 贡觉林

    后藏园林名。藏语音译,意为“夏宫”,清道光六年(1826),经驻藏大臣奏准,七世班禅仿达赖喇嘛建罗布林卡夏宫之例,于日喀则年楚河畔建此夏宫。宣宗赐名“广佑寺”,并赠“法界庄严”匾额。该宫周围绿树成荫,

  • 飞鸟使

    吐蕃传达信令的官名。“飞鸟,犹传骑也”。此官(使节)主要骑马速传,故谓“飞鸟使”。遇紧急信令,则插上金箭,以示急件,飞鸟使则加速传送。敦煌吐蕃文献中有关于飞鸟使在敦煌至吐蕃本部间传递军政要件的记载。

  • 厹由

    见“仇由”(320页)。

  • 实卜

    元末明初贵州乌撒府女土官。彝族。元末为乌撒府右丞。明洪武十四年(1381),集结土兵于赤水河(今贵州毕节县北赤水河),抗拒傅友德、胡海洋所率明军之推进,不敌,败遁。十五年,督部众再攻明军,复败,损折土

  • 大坌坑文化

    台湾先民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1964年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师生在台北八里乡大坌坑首次发掘,故命。出土遗物以粗砂陶片为主,从陶片中能辨认出有碗、瓮、瓿等器皿,体部盖满绳印纹。石器有小型打制石斧、磨制小型

  • 古族名。亚洲中南半岛与中国云南边境相邻地区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掸邦,部分在克钦邦等地,少数居泰国。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操掸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与中国的傣族,泰国的泰族有渊源关系。据公元初文

  • 巴达姆部落抗英斗争

    珞巴族爱国抗英事迹之一。英国吞并阿萨姆地区后,随即向我国珞瑜地区扩张。清光绪二十年(1894)一月,英军从萨地亚出发,进入达布木克村,巴达姆人凭借有利地形,使用弓箭,消灭英军,接着又伪装成英军运输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