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灵寿

灵寿

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位于今河北省平山县城东北、今灵寿县城西北。中山武公于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县),灵寿当时为中山国属邑。威烈王二十年(前406),魏文侯之将乐羊攻破顾都,灭早期中山国。乐羊屯重兵于灵寿,镇守魏属中山国。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中山桓公复国,迁都于此,遂成为后期中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址在今平山县上三汲附近。北倚东灵、牛山,南临滹沱河。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2公里以上。城墙夯筑,厚约27米。城内丘陵起伏,建有王宫、官邸和各种民房,有制陶、制骨、制铜铁器作坊。城内西北方为王陵区,城外西灵山下亦为王陵区。城西有几个自然湖泊,为中山王游乐和捕鱼的池苑。周赧王十九年(前296),被赵惠文王攻陷,中山王逃入齐国。翌年,中山国灭亡。西汉时设灵寿县。西晋时移治于今灵寿县,故城遂废,今仅存遗址及墓葬群。

猜你喜欢

  • 嘎玛洛部

    吐蕃派遣军形成的部落名。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曾将吐蕃军队派往甘、青与汉地交界处驻守,并下令:“无赞普命不得返回”。此句之藏语音译即为“嘎玛洛”,该部遂因此而得名。今甘青川交界处

  • 纳马金牌

    见“金牌信符”(1478页)。

  • 奴婢户

    金代户类之一。即“官户”(1531页)。

  • 青海辉特部

    蒙古部名。清代青海辉特人专称。首领为卓哩克图和硕齐之裔。康熙(1662—1722)中,为避噶尔丹乱自准噶尔移住。初隶青海和硕特部,后以罗卜藏丹津反清,自为一部,建札萨克。袭贝子品级辅国公。归西宁办事大

  • 秋围

    东北地区渔猎民族秋季狩猎活动的统称。农历八月是鹿的发情期,猎手在此季节常用吹“乌力安”(鄂伦春语,意为“鹿哨”。赫哲语称“乌日鸦库”)诱雄鹿前来以便猎捕,因又称这一时期为打“叫鹿尾期”(一作“叫鹿围”

  • 南人

    元朝划分的四种民族等级之一。又称蛮子、囊加歹、新附人。指原南宋境内的汉族以及其他各族人,即元朝江浙、江西、湖广3行省和河南江北行省襄、郢、两准等地的居民。元朝承金朝民族分等之制,将治下居民大体按征服先

  • 韦云卿

    1873—1911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广西永淳县(治今横县西北峦城镇)人。壮族。曾在清广西边防督军龙济光部任哨官。后闻孙中山从日本至越南西贡开展革命活动,毅然投奔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后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阿拉克诺尔接本部中右翼末旗界,西至哈喇得勒接瀚海界,南至札斯台接本部右翼前旗界,北至胡济尔图接札哈沁游牧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初,哈玛尔岱青随清军前

  • 四方诸姓

    魏晋时与鲜卑拓跋部保持朝贡关系之四方部落。史称“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共35姓(一说32姓),其中东方宇文、慕容2姓,南方茂春氏等7姓,西方尉迟氏等16姓,北方贺兰氏等10姓。诸部或姓大小不等,

  • 慕容冲

    ?—386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小字凤凰。西燕国君慕容泓弟。前燕光寿三年(359),封中山王。建熙十一年(370),前燕为前秦所灭,与慕容暐及鲜卑4万余户被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