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瓢约

瓢约

藏语音译,意为“小头人”。参见“达诺”(723页)。

猜你喜欢

  • 腰铃

    ①旧时萨满祭具。流行于东北地区,满族较盛行。铁制或铜制,呈圆锥形。分大小两种,大者系于萨满宽幅腰带上,小者执萨满手中。每逢※夕祭用大腰铃,※背灯礼用小腰铃。祭时,腰铃随萨满动作互相撞击,发出有节奏的音

  • 李源发

    ?—1850清道光朝湖南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人。瑶族。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参与新宁瑶民首领雷再浩起义,为雷再浩得力部将。雷再浩失败牺牲后,在新宁聚集残部,重振反清力量。二十九年(1849)

  • 夺木枯

    独龙语音译。云南贡山独龙族过去一种家族公有、集体共耕的土地。后由于广泛使用铁器,逐渐为几户或各个家庭分割占有。但到解放前夕,许多村寨或多或少还保留着这种公有土地,每年春天,由家族长率领所属成员,带着自

  • 丁珞

    藏语音译,意为“远处的珞巴”,※卡珞的对称。旧时藏族对距离藏区较远,交往较少的珞巴族地区及其人民的俗称。指珞瑜腹心地区及靠近南部边境地区的各部落,如墨脱县南边的※巴达姆、※希蒙,米林县南面的※迦龙、※

  • 屈突通

    557—628隋末唐初大臣。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辽宁朝阳),后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擢左武卫将军。大业九年(613),与宇文述共破礼部尚书杨玄感叛军,以功迁左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世

    见“阿旺洛锥嘉措”(1245页)。

  • 王嫱

    即“王昭君”(209页)。

  • 并作

    解放前延边朝鲜族地区4种租佃形式(分益制、定租制、并作和打租)之一。亦称“半作”、“耪青”。一般流行于新开发的水田地区。租地者多为朝鲜族最贫苦的农民。主要特点,一是佃农耕种地主土地,在6个月耕种期间,

  • 乌孜别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人口14502人(1990)。族名源于14世纪钦察汗国“乌孜别克汗”(1312—1340年在位)。汉籍文献译称为“月即别”、或“月祖别”。为16世纪初年昔班后人及其属

  • 对穹合

    参见“宫合”(17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