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那恰

白那恰

即“白纳查”(600页)。

猜你喜欢

  • 宝鬘

    见“蒙古政教史”(2340页)。

  • 明马约

    藏语音译,又作明玛约、明俄约,意为“非主非仆”。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农奴阶层中的一个等级。即主人家无工资的“佣人”。绝大多数是从小收养在主人家为奴及破产或与主人有特殊关系者。有自己的属主,每年要向属主交纳

  • 阿里万户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世祖至元二年(1265),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及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派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思藏设置郡县。约于五年(1268),完成乌思(前

  • 西夏陵邑遗址

    西夏陵园中的建筑遗址。位于陵区的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庭院式建筑群,院内有殿堂、厢房等建筑基址。基址上和周围散布着许多西夏时代的琉璃砖瓦和陶瓷碎

  • 兀儿速惕

    即“乌斯”(330页)。

  • 宇文邕

    543—578北周皇帝。560—578年在位。俗名祢罗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人。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第四子。西魏恭帝元年(554),封辅成郡公。北周孝闵帝元年

  • 固山额真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固山”意为“旗分”,“额真”意为“主人”,即“旗主”。清代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每300人立1牛录额真(汉译佐领

  • 爇节仪

    契丹族祭俗。皇帝即位时,择地安置征伐所俘人口、臣下进献人口和犯罪所籍没的人户等,建州县、设官署以治其事。及帝崩,所置人户、府库等,在穹庐中置小毡殿,供奉帝后金像。遇节辰、忌日、朔望日,皆致祭于穹庐前。

  • 马哈只墓碑

    回族墓碑。地在云南晋宁县昆阳城西郊月山坡之西侧。明永乐三年(1405),回族航海家郑和(原名马和)为父马哈只所立。红砂石质,高6尺,宽2.7尺,碑额呈半圆形。碑首镌刻篆文“故马公墓志铭”6字。铭文13

  • 类乌齐

    地名。亦作内乌齐。旧属喀木,后归西藏。其地北界青海,东邻隆庆,西至三十九族,东南接察木多(昌都),向为察木多草地进藏捷经,其地高峰峻岭,一水环流。有土城,城内有噶举派达垅支系所属大寺。红帽呼图克图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