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腾格尔

祭腾格尔

祭天仪式。“腾格尔”(又作腾格里)为蒙古、达斡尔语音译,意为“天”或“长生的天”。此俗古已有之。早在蒙古国建立前,蒙古族先世即有“悬肉祭天”之仪。至元代,宫廷亦有“拜天之礼”,凡国有大事,每逢出征、行幸、新帝登极等,皆行祭吴天上帝,皇地祗、五方帝等。届时,帝后、诸王、勋戚、百官皆亲莅祭祀。旧时亦流行于今内蒙古部分地区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每逢有灾害祈禳时祭之。包括祭“父天”“母天”、“公主天”、“官人天”等。皆不供奉神偶,不跳神,故主祭一般不用跳神的“雅德根”(大萨满),而由能念祭祷词的“巴格其”或“巴尔西”任之。祭物为二岁的牛或猪,据说早期是用白牛。仪式在院内举行,多数地区是在院门外挂一双靴子,院门紧闭,人跳墙出入;在正房西南角横置木杆,用被子盖住,然后念诵祭词,祈求天消灾降福。祭物内脏在院内煮,骨肉在屋内煮,祭祀完后大家共食。吃净的骨头收拾一起扔于院外,仅把颈骨插在木杆尖端,挂在大门旁。有的地区只关门不挂靴子,委派一男子手执弓箭站在屋顶上,以防恶神作祟。据传,挂靴子、关门等习俗,是因初次祭天的人无牲畜,用偷窃的小牛祭祀,怕牛蹄印留在地上被人找到,给牛穿上靴子,牵到家始脱下挂在门上,并关严大门;用被盖住横木,是档住“吉雅其”神的眼睛,不让其看见杀牛祭天;屋顶站一男子,意在放哨,防止被人发觉。

猜你喜欢

  • 札兰章京

    清代蒙古官职名。也称参领,相当于满洲八旗的甲喇章京。有印务札兰与掌兵札兰之分,前者在印务处管理旗务,后者指挥监督旗的军务,督饬佐领办理地方事务。小旗设1名,大旗设2名,视每旗佐领之多寡而定。四等台吉待

  • 三灵庙碑记

    白族古碑。明代景泰元年(1450)秋刊刻。五峰兰雪道人杨安道书并篆额,白族石匠杨宗刻字。正文17行,行11至41字,右行,正书。原碑立于云南大理喜洲凤阳村三灵庙内,已毁,唯留拓片。所记乃南诏、大理国神

  • 达旺寺

    西藏门隅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主寺。全称“达旺甘丹朗杰拉孜寺”,一作“达旺朗杰杏仓寺”。位于西藏门隅地区中部、章玛河沿岸的山顶上。相传为藏族僧人乌坚桑布所建,伊始属宁玛派(红教)寺院。17世纪中叶

  • 改篑

    清代画家。字再芗。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回族。画家改琦之子。继家学,工画,精鉴赏。所绘人物、仕女、花卉皆具其父风。代表作有《红玉醉颜图》等。

  • 春秋时白狄的一支。亦作肥氏。春秋初与白狄诸部居牧于河西陕北高原及晋西北。西南邻秦国,东南为晋国。白狄东迁时,肥氏入居今山西太原以东,建都昔阳(一说在今山西昔阳县境),奉鲜虞为盟主。周景王十五年(前53

  • 倚儿将逊台吉

    ?—1588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孛儿只斤氏。※俺答汗第九子,※三娘子生。万历九年(1581),受明封为百户,后升武略将军。与明朝互市于大同诸市口。无后嗣。

  • 罗卜藏图巴坦旺舒克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四世”(1861页)。

  • 铁哥

    1248—1313元朝大臣。又译帖哥、帖可。怯失迷儿(今克什米尔)人,伽乃氏。怯失迷儿万户斡脱赤之子,宪宗国师那摩之侄。4岁随叔父入觐蒙哥汗。习学蒙古畏兀字。受忽必烈命,隶丞相孛罗,为宿卫。世祖至元十

  • 隆多喇嘛全集

    书名。全称《隆多喇嘛阿旺洛桑全集》。阿旺洛桑(1719—1795)撰。作者系格鲁派大德,因久居聂塘之隆多地方岩洞修行,遂有隆多喇嘛之称。书中尤以《噶当、格鲁派高僧简述》、《汉藏佛教人名录》、《佛教施主

  • 伊犁制革有限公司

    清末新疆工厂名。又名木沙也夫皮革厂。宣统元年(1909)为抵制俄货而建立。初为官商合办,资本约30万两。不久改为商办。由维吾尔族商人木沙也夫经营。曾从德国购进机器,聘德、俄两国技术人员指导。但因俄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