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突厥

突厥

古族名。鄂尔浑突厥文碑作Turk。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回纥等部落;狭义专指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的突厥。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因金山形似兜鍪(古代战盔),其俗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部落名。11世纪70年代成书的《突厥语大辞典》释之为“最成熟最旺盛之时”。初臣于柔然,为其锻奴,首领※阿史那土门时其部渐盛,于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击破铁勒,降五万余落。废帝元年(552),重创柔然汗国,自立为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置汗庭于漠北高原鄂尔浑河流域的郁都军山(一作于都斤山、乌德鞬山,今杭爱山支脉),疆域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抵阿姆河南。控中西交通要冲及丝绸贸易之路,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隋开皇三年(583,一作二年),西面可汗※达头联合阿波、贪汗等共同反对※沙钵略可汗,在西部宣布独立,使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二部分。有官制、刑法、税法、文字(突厥文)。可汗地位最尊,皆出于阿史那氏族。下有小可汗、叶护、设、特勤、俟利发、俟斤、吐屯、发等官职,共分28等。大小官职由氏族酋长、部落首领等贵族阶层世袭。其社会性质,学术界尚无定论。虽存在牧主占有奴、婢的现象,仍不足据以断定其为奴隶社会。突厥民众居穹庐(毡帐)、食肉酪,披发左衽,逐水草迁徙。宗教信仰颇为庞杂。除萨满教在东西突厥均流行外,袄教和景教仅流行于西突厥,而东西突厥统治者亦多有皈依佛教者。参见“突厥汗国”(1759页)、 “东突厥汗国”(516页)、“西突厥汗国”(708页)。

猜你喜欢

  • 顺单于

    新朝王莽所立匈奴单于,参见“助”(1068页)、“登”(2307页)。

  • 蟒甲

    即“艋舺”(2457页)。

  • 弄栋节度

    唐代南诏行政区划之一。原为唐姚州都督辖地。天宝九年(750),都督张乾陀(张虔陀)激南诏国主阁罗凤反,阁罗凤发兵杀乾陀而据之。初属南诏之云南节度(治云南城,今祥云县云南驿),后云南城成为南诏王直辖的十

  • 纳西

    ①族名旧时西部纳西族的自称。纳西族居住在云南西北和四川西南金沙江上游地带,略以长江第一湾流至东经100°4′处,自北而南分作东西两个区域。称谓颇多,大体东部的称为“公些”,西部的称为“纳西”。“纳”,

  • 苏戛

    见“耶莫”(1300页)。

  • 乾元殿

    金上京(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宫殿名。约建于太宗天会(1123—1135)年间,为木结构的七间大殿,屋顶以瓦仰铺,以泥补之。以木为鸱吻及屋脊,绘以彩墨。下铺帐幕。殿前有“乾元殿”汉字匾额。殿阶高四

  • 祅教

    古代波斯宗教。又称火祅教、拜火教、琐罗阿斯德教、玛兹达教。公元前6世纪左右波斯人琐罗阿斯德创立。后流行于波斯各地,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定为国教。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该教

  • 博尔晋

    ?—1627后金大臣。满族。完颜氏。祖居完颜地方(今吉林省通化市西南)。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初期,率众来归,封牛录额真(汉译佐领),隶镶红旗满洲。侍卫努尔哈赤左右。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哈达

  • 耶律弘古

    ?—1043辽代大臣。名又记作洪古。字胡笃堇,又作胡覩衮。契丹族。为辽太祖阿保机伯父※耶律岩木之后,枢密使耶律化哥弟。圣宗时入仕,累迁顺义军节度使,入为北面林牙,掌文翰。太平元年(1021),加同政事

  • 尼隆

    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同一男性祖先血缘集团的称谓。又作“姑”。珞巴语音译,“尼”意为“人”,“隆”意为“分支”、“一群”。此既可指氏族,与※纽卜通用,也可指其中的分支,即小于禁婚范围、基于若干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