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突厥文

突厥文

公元7—10世纪古代突厥、回鹘、黠戛斯人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由于这种文字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过的卢尼文外观十分相似,而且用该种文字书写的碑文主要是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发现的,所以又被称为“古代突厥卢尼文”或“鄂尔浑一叶尼塞文”。虽然在古代汉文史料中早就有过6世纪前后突厥人使用文字的记载,并且从17世纪开始一些国家的学者就陆续发现了刻有这种文字的碑铭,但直到19世纪末它仍是一种无人认识的死文字。后来这种文字的解读是和丹麦学者汤姆森、俄国学者拉德洛夫等人的努力分不开的。突厥文是一种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使用的字母数目和字体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认为有38—40个字母。不少字母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变异形式,有的多达五、六个。在来源上,突厥文大部分字母来自阿拉米字母,有些则来自突厥人表示氏族或部族标志的符号,还有少数是来自表意符号。在这些字母中,有4个用来表示8个元音,其余的表示辅音。有8个辅音各用两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分别用于前元音性词和后元音性词中。突厥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元音字母在许多情况下被省略,词与词之间一般用两点分开。行款通常是从右向左横写,但也有从左向右横写和所谓“牛耕式”的。突厥文文献主要是一些碑铭和写本,它们在蒙古、西伯利亚、新疆、甘肃及中亚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碑铭主要有1889年在鄂尔浑河流域和硕紫达木盆地发现的《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1891年在翁金河畔发现的《翁金碑》、1896年在塔拉斯河流域发现的《塔拉斯碑》、1897年在乌兰巴托附近发现的《暾欲谷碑》等。除属于突厥汗国时期的几个主要碑铭外,还有在叶尼塞河和中亚七河流域发现的属于古代黠戛斯人和西突厥汗国的碑文近90个。写本主要是在甘肃敦煌千佛洞、新疆米兰和吐鲁番等地发现和出土的。这些碑铭与写本对研究古代突厥、回纥、黠戛斯、骨利干人的历史、文化、语言及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事突厥文研究以前苏联学者为多,主要有巴特曼诺夫、克里亚什托尔内、马洛夫、梅里奥兰斯基、纳西洛夫、拉德洛夫、纳捷里阿耶夫等。其它国家主要有德国的帮格、冯加班、瑞典的雅林、土耳其的塔拉提·特根、丹麦的汤姆森、中国的岑仲勉、耿世民等。

猜你喜欢

  • 三都布

    ?—1760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清札萨克辅国公丹济拉孙,※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同高祖兄弟。乾隆二年(1737),袭札萨克固山贝子爵。十九年(1754),受命乾清门行走,获双眼花翎。翌年,清

  • 夺罗果只

    契丹语。为契丹※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应天皇太后※长宁宫。 “果只”,又译作“果直”,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有4※闸撒,名“牒耳葛太保果直”、“老昆令公果直

  • 李定

    宋代党项首领。投附宋朝为官。善制弓弩,宋熙宁年间(1068—1077),向宋献偏架弩。是弩上设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可射300步,能洞穿重札,谓之“神臂弓”。其官至防御使、团练使。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 完颜宗义

    ?—1150金大臣。本名孛吉,亦作孛极。女真族。完颜氏。世祖※劾里钵孙,辽王※完颜杲第九子。海陵王天德元年(1149),为尚书左丞。翌年,为平章政事。时海陵已杀太宗子孙70余人,尤忌完颜杲诸子盛强,欲

  • 宁原悌

    唐朝少数民族地方官员。岭南道钦州僚人(今壮族先民)。廉州刺史※宁纯从孙。自幼聪敏好学,精通诗文歌赋,武后永昌元年(689)举进士,后入朝策试,得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加封谏大夫。玄宗朝又兼修国史。后

  • 图尔格

    1596—1645清初将领。满族。钮祜禄氏。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第八子。尚和硕公主为额驸,从太祖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授轻车都尉。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皇太极即位。列位十六大臣。初隶镶白旗满洲,旋擢都

  • 金门

    瑶语音译,意为“山人”。部分瑶族自称。分布于云南屏边、元阳、师宗、江城、景东、墨江、勐腊、河口、砚山、富宁、广南、邱北、西畴、马关、麻栗坡和广西防城、巴马、田林、上思、那坡、凤山、凌云、百色、西林、宁

  • 江交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其庄园位于唐古拉山麓朗顿宗彭域地方。此家族似为松赞干布后裔。最初在西藏政教中露面者,为噶准江巴,其人曾在道光二年(1822)参与安排达赖喇嘛坐床事。唯一身致显职者为拉旺工布

  • 契丹官

    又称北面官。契丹王朝对执掌境内契丹及其它游牧民族事务官吏的称呼。契丹建国后,辽太祖晚年征服渤海,太宗时又获燕云十六州,境内民族成份复杂,据《辽史·营卫志》称:“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

  • 巡茶御史

    明、清专司管理与甘、青、藏等地各族进行茶马交易的官员。永乐年间(1403—1424),因茶禁松弛,私贩盛行,马贵茶贱,碉门茶马司至用茶8万余斤,只易马70匹,遂严申茶禁,恢复洮州茶马司,增置甘肃茶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