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箭丁

箭丁

清代蒙古社会中编入丁册的阿拉特(平民)。即阿勒巴图。占人口的大多数。除非被指定为王公贵族私人服役,一般隶属于札萨克。在札萨克分配的牧场上经营小规模的个体畜牧业,是蒙古社会的直接生产者,受札萨克支配,交纳贡赋,承担各种差役,战时自备马匹、武器随军作战。参见“阿勒巴图”(1228页)。

猜你喜欢

  • 巴尔库勒淖尔

    见“蒲类海”(2319页)。

  • 蒲察通

    ?—1198金大臣。本名蒲鲁浑,亦作蒲卢浑。女真族。中都路胡士爱割蛮猛安人。蒲察氐,亦作富察氏。初任昭信校尉,授顿舍官,改御院通进。正隆六年(1161),率隆州诸军从海陵王攻宋,又作战英勇,海陵许以“

  • 隆多喇嘛全集

    书名。全称《隆多喇嘛阿旺洛桑全集》。阿旺洛桑(1719—1795)撰。作者系格鲁派大德,因久居聂塘之隆多地方岩洞修行,遂有隆多喇嘛之称。书中尤以《噶当、格鲁派高僧简述》、《汉藏佛教人名录》、《佛教施主

  • 无诸

    战国末闽越王。秦始皇统一后,被废为君长,其地归闽中郡管辖。秦末各路诸侯叛秦,率闽越兵投奔鄱阳令吴芮,佐楚贵族项羽、项籍灭秦,但项羽、项籍“废而不立”。后附刘邦击项籍,因佐汉有功,汉高祖五年(前202)

  • 纳西语

    我国纳西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永胜、宁蒗、德钦、中甸、剑川、鹤庆、兰坪,四川凉山州的木里、盐源、盐边等县,西藏自治区的芒康县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27万。纳西

  • 御史按行道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的4条驿路之一。从大都出发,经顺州(今北京顺义县),东北行70里至檀州(今北京密云县),再东行70余里至古北口,北行56里至青松,又50

  • 白朗

    地名。亦称平南、配拿木、巴囊、巴朗、白拉、白浪木、巴纳木宗等。相传13世纪西藏著名喇嘛译师巴扎·尼玛扎巴、纳朗·多吉敦炯两人曾同在此地念经,后取二人姓名之首,合称“白郎”。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年楚河中

  • 北上黄蛮

    南北朝时期北上黄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古代称※荆蛮。南朝齐时属雍州。分布在今湖北蛮河与汴水间。南齐建元二年(480),乘北魏攻齐,※南襄城蛮、司州蛮举兵之机,其首领文勉德(又作文施德)亦举

  • 包尔汉

    1894—1989中国当代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新疆阿克苏人。维吾尔族。出生于俄国,1912年回到祖国。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同时自学突厥学。1933年赴苏联。后回

  • 奇塔特伟征

    ?—1635后金将领。蒙古鄂尔多斯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原居克鲁伦河流域。皇太极时,与弟额尔格勒珠尔、喀兰图、札克托会率所属投后金,隶蒙古正黄旗。天聪八年(1634),奉皇太极命略锡尔哈、锡伯图,收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