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糌粑

糌粑

藏语音译,意为“炒面”。藏族人民传统食品。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藏区。其制法:将青稞浸泡或烫洗后,焙熟、磨成面,亦有乾磨而成者。上等的要搓去青稞内皮,精细加工,旧时专供上层官员、活佛和大领主食用。专用青稞磨成的面,藏语称“乃糌”,意为“青稞糌粑”。在青稞中加豌豆、蚕豆”磨成的为混合糌粑,藏语称“毕散”。平时将糌粑储于盒内,外出时装入皮袋(藏语谓汤古),食用时,将糌粑倒入木碗中,加酥油茶或盐茶、青稞酒、酸奶等拌和,用手捏成小团而食。贫苦农奴靠萝卜和野菜掺一点糌粑熬成粥(藏语称“土巴”)度日。甘南拉卜楞等藏族,有时将糌粑捏成勺形,内盛辣子和臊子做成糊状汤食用,此为《旧唐书》所载“凝妙为碗实羹酪并食之”遗风。

猜你喜欢

  • 久才弥

    吐蕃本教高僧。据本教史籍《古代吐蕃缘起之要义论》载,在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已有本教(一说始于其子木赤赞普时),赞普御前设护身本教徒“古辛”为侍者,被誉为“智慧因本”。他为聂赤赞普御前第一位护身本

  • 豁你赤

    见“火你赤”。(393页)

  • 大黑河

    河流名。蒙古语称伊克图尔根高勒。以流域土质色黑得名。是黄河支流,位于内蒙古中部。北魏时称荒干水,隋唐时称金河。从大青山流出,西南流经呼和浩特市郊,至托克托县河口镇入黄河。长约219公里,可溉面积50余

  • 朵甘思千户所

    明代藏区卫所名。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二十一年(1388),朵甘都司荐举监藏扎思巴为朵甘卫千户,仍给诰命。宣德二年(1427)二月,明廷颁赐朵甘卫千户所印。初按

  • 巴列

    专指女奴隶。亦作“列罗歪”。见“阿比”(1190页)。

  • 辇真术纳思

    元代吐蕃高僧。元初置吐蕃之地于宣政院管辖,乃郡县为三,其一为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有今青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藏族地区。曾任陇西、四川总摄。至元二十八年(1291),为诸路释教都总统;二十九年

  • 后唐废帝

    见“李从珂”(1026页)。

  • 安禅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肉”。《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几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肉为安禅,故有安禅具泥,掌家事如国官也。”

  • 拓跋直懃驾头拔羽直

    见“元羽”(225页)。

  • 降白德勒

    见“阿旺降白选热嘉措”(12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