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苗瑶语族

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族之一。分苗、畲、瑶3个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和江西等省(区)。在国外,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国邻近中国的山区也有分布,都是近百年从我国迁移出去的。近几十年来,越南、老挝战火迭起,又有不少苗族和瑶族的难民流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国。苗瑶语族的语言具有汉藏语系语言的一般共同点,如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词根多是单音节的,量词比较发达,形态变化不甚丰富,多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等等。与汉藏语系其他语族相比也还有一些特点:一般都有鼻音韵尾,如苗、畲两个语支有—n、—η,瑶语支有—m、—n、—η。元音不分松紧,声调系统与汉语的相同,古代分4个声调,相当于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除苗语少数地区外,后来由于声母清浊又各分化为阴、阳两类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等8个调类,分化后,有的又有合并现象。除苗语个别方言、次方言外,几乎都有变调现象,所不同的,有的语言变调现象不那么普遍,而且形式简单,有的语言则形式多样十分复杂。句子的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均在动词谓语后。除少数形容词外,形容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后。人称代词、数量词组作定语和名词作领属性的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动词没有表示自动和使动的语法范畴。3个语支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如:“手”、“舌头”、“脖子”、“毛”、“鱼”、“鸭子”、“狗”、“苍蝇”、“跳蚤”、“村寨”、“月亮”、“门”、“火”、“三”、“树”、“花”、“叶子”、“藤子”、“茅草”、“竹笋”、“果子”、“芋头”、“菜”、“睡”、 “知道”、 “死”、“有”、“”、“久”、“”、“深”、“”、“短”等,这些不仅声调的调类完全相同,声母、韵母也有严整的对应规则。3个语支交互同源的词也有一些。苗、畲同源的:如“妻子”、“女儿”、“胡子”、“牙齿”、“胆”、“猪”、“裙子”、“铁”、“茶”、“姜”、“鬼”、“厚”、“薄”、“密”等。苗瑶同源的:如“房子”、“苧麻”、“黄豆”、“名字”、“盐”、“沸”、“绿”、“饿”、“”、“肿”、“干燥”、“害怕”、 “回来”等。瑶、畲同源的:如“臭虫”、“草鞋”、“酒”、“自己”、“”等。3个语支也有一些各自不同的特点,如瑶语支除个别地区外,在固有词中有塞音韵尾—p、—t、—k和双唇鼻音韵尾—m、元音一般分长短,苗语支和畲语支则没有;苗语支和瑶语支一般都有一套清化鼻音,n和l是两个不同的音位,畲语支则没有清化鼻音,n和l也合并成一个音位,反映形式为n;名词作限制性的定语时,瑶语支和畲语支在中心语前,苗语支则在中心语后;指示代词作定语时,苗语支在中心语后,瑶语支和畲语支在中心语前等等。苗瑶语族的归属问题尚有争论。1942年美国语言学家白保罗(Benedict, Paul · k·)开始对苗瑶语族属于汉藏语系产生怀疑,1975年白氏在《澳台语言和文化》一书中把苗瑶语族划入澳台语系。这种看法在国际语言学界影响比较大,但也有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不赞同白氏的见解。中国语言学界公开赞同白氏见解的人不多,大多数人仍认为苗瑶语族属汉藏语系。

猜你喜欢

  • ?—18汉代西域莎车国王。元帝(前49—前33)时,曾入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于京师。归国后因钦慕中原文化,继位后治事多参行汉制。常诫诸子孙世代与汉通好,不可背负。王莽作乱时(公元9—23年),匈奴

  • 临潭县

    古县名。秦汉时为羌地。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大司马博陵公贺兰祥及宇文贵、于谨等讨吐谷浑,筑洪和城以保据西土。后改为美相县,属洮州。隋开皇十一年(591),以汛潭县改今名,治所在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河

  • 杨虎

    ?—442后仇池国宗室。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难当之子。初封镇南将军、益州刺史,受命守阴平(今甘肃文县西白龙江北岸)。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闻父受宋军攻袭逃奔上邽(今甘肃

  • 蒙舍庞

    南诏始祖。又作奢旁、蒙舍龙(龙系庞之误)。自称哀牢之后、乌蛮别种。姓蒙氏。居蒙舍州(在蒙舍川,即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西北图山),为部落渠师。卒,子庞迦独嗣立。

  • 汪罕

    见“王罕”(201页)。

  • 斋萨穆

    ?—1643清初武官。蒙古镶蓝旗人。吴努古秦氏。原系蒙古察哈尔汗之阿济格宰桑。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汗林丹汗西奔时,率百户来归。崇德元年(1636),授三等甲喇章京世职,兼管牛录章京事。三年(1

  • 明季北略

    书名。明末清初计六奇(1622—1687?江苏无锡人,字用宾)撰。24卷。清康熙十年(1671)成书,后有增补。因清初文禁严,未能及时付梓。起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努尔哈赤初起,迄崇祯十七年(16

  • 巴勒布冰图

    ?—1668清代蒙古王公。蒙古喀尔喀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初为喀尔喀台吉,隶札萨克图汗。康熙元年(1662),札萨克图汗旺舒克为同族罗卜藏台吉额琳沁所戕后,部众溃散,他从杭爱山率部投

  • 高世格亲

    清代蒙医药学家。19世纪阿拉善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以蒙文著《普济杂方》,为简明方剂书,收集临证(症)各科疾病常用的方剂、单方、验方。方药名称都以藏、蒙、汉、满4种文字对照。全书61页,以蒙文

  • 刘聪

    ?—318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国君。310—318年在位。又名载,字玄明。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汉国创建者※刘渊第四子。幼聪颖好学,通经史,习百家,工草隶,善属文,勇力善射。初居京师洛阳(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