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图克·博格拉汗
喀喇汗王朝可汗,伊斯兰教名为阿布都·克里木。王朝创建者※毗伽阙·卡迪尔汗孙、巴兹尔之子。少年时在阿图什接受伊斯兰教,父死,嗣位。在圣战者支援下击败其叔父卡迪尔汗奥古尔恰克,占领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伊斯兰历三三○年(942—943),又占领巴拉沙衮(今中亚楚河畔碎叶城东)称博格拉汗。死于三四四年(955—956),葬于阿图什南郊。为历史上第一位接受伊斯兰教的突厥语部族君主,其陵墓今仍存,当地人称“梭里坦麻扎”(苏丹墓),备受穆斯林崇敬与礼拜。
喀喇汗王朝可汗,伊斯兰教名为阿布都·克里木。王朝创建者※毗伽阙·卡迪尔汗孙、巴兹尔之子。少年时在阿图什接受伊斯兰教,父死,嗣位。在圣战者支援下击败其叔父卡迪尔汗奥古尔恰克,占领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伊斯兰历三三○年(942—943),又占领巴拉沙衮(今中亚楚河畔碎叶城东)称博格拉汗。死于三四四年(955—956),葬于阿图什南郊。为历史上第一位接受伊斯兰教的突厥语部族君主,其陵墓今仍存,当地人称“梭里坦麻扎”(苏丹墓),备受穆斯林崇敬与礼拜。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12宫1府,12宫皆设有瓦里。浑只为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之一瓦里。
贵州开州各族人民反洋教斗争。同治元年(1862)正月十五日,开州夹沙龙地区人民祭龙灯欢庆节日。法国传教士文乃耳以教民信仰天主为由,令教民拒不参加节日庆典。群众与教民发生冲突。知州戴鹿芝以破坏礼俗为由,
见“景颇”(2222页)。
部落名。又译特凌古特、捷连乌特。俄国人又称之为“白喀尔木克”、“山区喀尔木克”。成吉思汗时期依附蒙古。后海都叛元,为所辖。明代隶瓦刺。清代前期从属准噶尔部。主要驻牧于叶尼塞河上游至鄂毕河上游的阿尔泰山
见“真金”(1818页)。
官名。明朝以汉制官称羁縻少数民族首领所封授的职衔。明朝初年置五军都督府,五府均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为统帅京卫和外卫兵卒的高级武官。后各卫都督等官成为虚衔。且多以之封授少数民族豪酋。有土都督
①蒙古斡亦剌部贵族、元帝室驸马。至元(1264—1294)年间,尚元世祖忽必烈孙女脱脱灰公主为妻。一说其即是《元史·暗伯传》中所提的秃绵答儿。至元二十四年(1287),继乃颜乱后,曾参与诸王哈鲁(即哈
?—1750清代西藏阿里地区官员。俗称益西策卜登。藏族。西藏郡王※颇罗鼐长子,妻拉达克酋长之女。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中,与父分南北两路包围拉萨。八年(1730),封头等台吉,办理军政事务。
部分彝族的自称名。亦作涅苏。彝语音译,意为“红色的人”。他称为红彝、罗武。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易门、武定、云龙、双柏、石屏、墨江、峨山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满洲源流考》作乞塔穆河卫。永乐六年(1408)十一月,乞塔河女真首领乍里等来朝,以其居地设此卫,任乍里为指挥佥事,余为千百户,镇抚。旋没入蒙古。八年(1410),成祖朱棣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