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军

蒙古军

蒙古国和元代由蒙古人组成的兵种。蒙古军士“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元史·兵志一》)其制:家有男子,15以上,70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世祖至元四年(1267),定签蒙古军制:“每户二丁、三丁者一人,四丁、五丁者二人,六丁、七丁者三人。”按万户、千户、百户、牌子头(十户)组编,设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分别统领。出军之户称蒙古军户,军户的税粮初输半租,后改四顷以下免纳,称赡军地。蒙古军必须以正身充役,凡以家奴代役者罪之,仍令其奴别入兵籍,以其主资产之半与之,军将有纵匿者罢职。

猜你喜欢

  • 忽图剌

    蒙古部首领。又译忽都剌、忽必来。孛儿只斤氏。※合不勒罕子。勇力过人。※俺巴孩罕被塔塔儿部执送金廷处死后,嗣为蒙古近亲诸部首领,称罕(汗)。遵遗命,聚宗亲诸部谋复仇,屡用兵于金边。一说宋绍兴十六年(11

  • 蒙巂诏

    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地域最大。其王巂辅首卒,无子,弟佉阳照立,卒,子照原立,后丧明,子原罗质于南诏(蒙舍诏)。南诏第四世王蒙归义(皮逻阁,728—748年在位)密有兼吞之意,归还原罗,

  • (公元前?—前135) 西汉闽越王。※无诸之子。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受吴王子驹怂恿,发闽越兵围东瓯。东瓯食尽,乃使人告急汉帝。闻汉武帝派严助率会稽兵从海路援东瓯,被迫回师。六年(公元前135),

  • 白爨

    古族名。亦作“白人”或“僰人”,元明时对西爨白蛮后裔的称呼。李京《云南志略》云:“白人为白爨,罗罗(今彝族)为黑爨。主要分布在中庆(今大理白族自治州)、永昌(今保山地区)一带。今白族为其后裔。

  • 蒙古衙门

    官署名。理藩院前身。后金、清廷用以管理、控驭漠南游牧蒙古(内蒙古)各部而设。当成立于天聪六年(1632,一说崇德元年,1636)。承政,初为阿什达尔汉、达雅齐塔布囊;其参政,初为尼堪(纳喇氏)、扈什布

  • 元史考订

    书名。清曾廉撰。4卷。作者认为《元史》芜漫,于光绪年间(1875—1908)谪居贵州黎平时,着手编著《元书》。同时搜集《元朝秘史》、《续资治通鉴》,元人文集碑传中有关记事,与《元史》相对照进行考证,以

  • 大理段氏总管

    元朝封授原大理国国王段氏后裔的世袭职称。简称大理总管。宋理宗宝祐元年(元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军入云南。翌年,兀良合台灭大理国(后理国),俘国王段兴智,五年(元宪宗七年,1257),宪

  • 只剌瓦弥的理

    即“必兰纳识里”(633页)。

  • 卡不本

    藏语音译,唐代汉文译称为“守城官”。吐蕃官名。职责为驻守城池。相当于当时唐朝之“守捉”,或“大城防使”。

  • 者不登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正统后所设只卜得卫同作扎穆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