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藏币

藏币

旧时西藏地方政府铸造、印制及发行的货币。藏语称“额桑”,意为“银两”,又作“藏银”,有金属币和纸币两种。旧时,西藏主要经济是以物易物,大部分货币集中少数三大领主及商人手中。西藏最初曾用尼泊尔银币,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平定廓尔喀后,清政府令西藏照内地之例,在拉萨安设炉座,鼓铸官钱,并任命“驻藏大臣督同员役监制经理”。后又降旨“一律使用官钱”。五十七年始铸藏币。五十八年,“二十九条”对藏币铸造、使用又作了法律规定。藏币通称“章噶”,币面铸有“乾隆宝藏”、“乾隆通宝”汉藏两种文字和雪山、狮子、法轮等图案。乾隆之后,在清中央指令下,又先后铸出嘉庆、道光及光绪等“宝藏”。成为西藏正规货币。称为“官线”。规定每枚重1钱5分,6枚折银1两。光绪末年又仿印度卢比铸造了藏洋,亦称川铸卢比、川卡,民间俗称“赵尔丰钱”。正面铸光绪帝侧面半身像,背面花纹间套铸“四川省造”4字。面额1元、5角、2角、5分。主要流行于西康。后由于清廷腐败无能,无力以大量资金资助西藏地方,加之帝国主义经济入侵,外币、洋货充斥市场,破坏了地方经济。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渗透和为西藏统治者继续搜刮民财,遂开始了西藏地方造币。1909年在拉萨、札什机铸“宣统元年”藏币,并印制纸币。辛亥革命后西藏地方根据张荫棠方案,实行新政,札什造币厂于1913年重新开业,并印制纸币。仍以章噶为单位,面值有50、25、15、10、5章噶5种,分别折合藏银7两5钱、3两7钱5分、2两2钱5分、1两3钱、7钱5分。1915年后,从印度购进现银,始铸银币,称“桑松果莫”。意为5两银币,实重只3钱。1941年开始印制套色纸币。1947年又发行铜币“卡冈”(2分5厘)、“格莫鄂”(5分)、“学冈”(1钱)辅以流通,各种银币发行后均遭到外币和外商的破坏,纸币发行后更为混乱,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1959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废止使用藏币,兑换成人民币。

猜你喜欢

  • 英王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大定三年(1163),判大宗正事完颜文(本名胡剌)受封;大定中完颜爽受封,转太子太傅,世袭猛安;承安元年(1196),世宗孙完颜琦(即完颜从宪,本名吾里不)受封;兴定三年(121

  • 马加

    夫余国的官号。详见“加”(641页)。

  • 海兰察

    ?—1793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多拉尔氏。世居黑龙江。乾隆二十年(1755),以索伦马甲从征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擒辉特台吉巴雅尔,因功擢二等侍卫,寻迁头等,授骑都尉加一云骑尉。二十五年(1760)

  • 阴山府

    唐羁縻府名。唐宪宗元喝三年(808),沙陀朱耶执宜率众万余人,骑3千,自甘州至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县西南)降唐。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将其安置于盐州(治今陕西定边),设阴山府(今内蒙古境),命执宜为府兵马使。

  • 托克推

    1583—1645清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瑚尔哈氏。天命四年(1619),同兄纳罕泰携属百余户归附后金,授佐领。天聪三年(1629),任护军参领,从太宗征明,至遵化。五年,随军征大凌河城,斩获甚众。八

  • 生日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

  • 刀平

    明代云南镇沅傣族首领。世袭土官总管,专司操练。洪武十五年(1382),与兄那直归附明,授千夫长。建文四年(1402),置镇沅州,任知州。永乐三年(1405),率子入朝献方物,赐以钞、文绮。随明军征八百

  • 耶律资忠

    辽中期文学家。又名耶律行平。字沃衍,小字札剌,又记作只剌里。契丹族。皇族仲父房之后。史载其博学,工词章。著有《治国诗》、《西亭集》等,今不传。年40未仕。圣宗闻其才,诏补宿卫,数问古今治乱,纵谈无隐。

  • 雷再浩

    ?—1847清道光朝湘桂边区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黄卜峒人。瑶族。出身农民家庭,曾参加道光十六年(1836)蓝正樽领导的瑶山八峒起义,失败后,与广西全州庄塘村汉族李世德等在湘桂边界组织“棒棒会”,广

  • 定安国

    辽代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约创建于渤海亡后至东丹国南迁辽阳期间(926—928)。所在因史失载,今无定论,今一般认为其后期地域大体在今鸭绿江上游至松花江上游一带。史称其民“本马韩之种”,或说“渤海遗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