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裕固族

裕固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尧呼尔。唐时称河西回鹘,宋称黄头回纥、元明称撒里畏吾,撒里畏兀儿,清代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等。1953年经本民族代表协商确定以与“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兼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为族名。主要分布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等地。人口12297人(1990)。使用三种语言:自治县西部操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部操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用汉语、汉文。可溯源于公元7世纪时的回纥。唐武后时,部分回纥人迁到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一带游牧。开成五年(840),因天灾和黠戛斯入侵,漠北回鹘汗国崩溃,其中一支西迁河西走廊。于公元872年后,以甘州为中心建立甘州回鹘政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基本控制了河西地区。其首领仁美,仁裕等先后接受五代、宋朝的册封,同中原王朝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以朝贡、榷场与中原进行频繁贸易。11世纪初,被西夏攻灭,各部再次离散迁徙,其中一部退居沙州以南,今甘、青、新交界地区。史称黄头回纥,亦称沙州回鹘。13世纪初叶,蒙古国征服撒里畏吾等部,该地处在元朝统治之下。明在其地设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卫管辖。15世纪中至16世纪初,各卫因遭吐鲁番察哈台后王侵扰,陆续迁入嘉峪关内肃州、甘州一带住牧。撒里畏兀儿随之东迁入关,定居于今分布地区。清康熙时,划为“七族”,分封部落头人统辖。国民党时期,受军阀马步芳统治。1936年曾掩护和支援工农红军。解放前肃南裕固族社会处于封建制发展阶段,保留有原始部落组织的痕迹,部落头目对部众拥有特权,国民党政府通过部落上层实行统治。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事狩猎,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信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但仍保留有被称作“汗点格尔”的原始崇拜和祭祖习俗。民间口头创作丰富。民歌独具一格,曲调朴实优美,节奏明快。广泛流传的叙事歌曲尤以《黄黛琛》、《萨娜玛珂》著称。妇女擅长编织和剌绣。住方型帐房,食酥油、糌粑,穿高领长袍,行一夫一妻制。丧葬因地区而异,有火葬、土葬或天葬三种形式。解放后建立自治县。

猜你喜欢

  • 罗施鬼国

    见“罗殿国”(1418页)。

  • 古族名、侯国名。据《史记·张仪传》《索隐》称:苴,音巴。即巴,或巴人的一支。《华阳国志》云:昔蜀王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在今四川昭化一带)。秦惠王(前399—前387)时,苴与蜀为仇

  • 罗卜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世祖本纪》。同书又作罗不。至元十九年(1282)九月,世祖忽必烈批准在罗卜立驿。《马可波罗行纪》等书云其地为一大城。即今新疆若羌县。

  • 桑洛巴根敦仁钦

    1571—1640明末青海高僧。藏族。系塘让寺修建者。20岁赴卫地求学,获得林赛噶居学位。29岁任哲蚌寺之嘉哇喇嘛。34岁回到多麦地区。万历四十七年(1619),按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法旨和赐予之寺院

  • 清江郡

    古郡名。隋大业(605—618)初,改庸州置,治所在盐水县(今湖北长阳西)。义宁二年(618),改为施州(今湖北恩施县),土家、苗等族先民居此。

  • 答禄与权

    元末明初文官和诗人。字道夫。蒙古族。据称其先人有号答禄子者,子孙因之,故以答禄为氏。自号洛上人或洛上翁。元惠宗(顺帝)至正(1341—1370)初,登进士,任秘书监管勾,后出任河南北道廉访司佥事。入明

  • 国学

    西夏学校之一种。教授汉学。自夏景宗李元昊创建蕃学后,汉学日趋衰落。崇宗贞观元年(1101)御史中丞薛元礼上书,请求尊行儒教,崇尚诗书,重视汉学。李乾顺采纳其议,命于蕃学外建此学,设教授,收弟子300,

  • 必莫者

    ?—1398明洪武年间贵州仡佬族暴动首领。贵州沧浪人。仡佬族。寨长。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会同水西阿旷毕部首领么不,与西堡(今贵州六枝北)土官,聚众举兵,烧屯堡。西堡阿革傍与阿黎寨3千余人群起

  • 慕容垂

    326—396十六国时后燕建立者。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字道明。又名霸,字道业。前燕国君慕容皝第三子。13岁即为偏将,勇冠三军,累战有大功。晋咸康八年(342),与慕容翰大败高句丽

  • 鄯善

    西域古国名。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今新疆若羌县卡克里克附近)。地多沙卤,少田,寄田仰谷于邻国。国产玉,多生葭苇、柽柳、胡桐、白草等。居民逐水草游牧,产驴、马、骆驼。能制兵器。据《汉书》载,时有户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