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玢
唐初疏勒王裴绰五代孙。出生于长安,成年后曾作金吾将军论惟明的兼人。建中四年(783)冬,朱泌之乱时,因在奉天(今陕西乾县)护德宗有功,封奉天定难功臣,忠义郡王。后任鄜州节度使辖下都虞侯。贞元十九年(803),在鄜州坊平息何朝宗兵变,升行军司马。次年出任鄜坊州节度使。元和三年(808),擢兴元尹、山南西道(治所在梁州,今陕西汉中市)节度使。任内以公清苦洁为政著称。晚年因病辞归长安。七年(812)卒,追赠尚书左仆射。
唐初疏勒王裴绰五代孙。出生于长安,成年后曾作金吾将军论惟明的兼人。建中四年(783)冬,朱泌之乱时,因在奉天(今陕西乾县)护德宗有功,封奉天定难功臣,忠义郡王。后任鄜州节度使辖下都虞侯。贞元十九年(803),在鄜州坊平息何朝宗兵变,升行军司马。次年出任鄜坊州节度使。元和三年(808),擢兴元尹、山南西道(治所在梁州,今陕西汉中市)节度使。任内以公清苦洁为政著称。晚年因病辞归长安。七年(812)卒,追赠尚书左仆射。
旧时云南佤族计算长度的单位。参见“托普”(751页)。
奚族之一部分。唐代末年,※契丹崛起,奚族为其所役属,后因不堪受虐,部分西迁妫州(今河北怀来)北山投唐,别为西奚,原部居古北口外琵琶川(今辽宁建昌县境)一带,遂有东、西奚之称。至辽太祖五年(911),为
金封爵,小国一字王号。至宁元年(1213),宣宗第三子完颜守绪(哀宗)受封。守绪,元兴二年十二月(1244年初)即帝位。改元正大。行招抚地方武装,停止攻宋、专力抗御蒙古之策。正大九年(1232)三峰山
明代蒙古仅次于大汗的职位。亦译作吉囊、吉能等。副王、副汗之意。史界一般认为出自汉语“亲王”,此外也有认为出自汉语“郡王”、“政王”、“晋王”、“君王”等。《蒙古源流》称:“上天有日月二物,下土有大汗、
①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初称辽州。李渊建唐不久,武德二年(619),契丹※内稽部附唐,被置是州安顿,为开唐纳契丹建州之先。初置总管府,治燕支城,后侨治营州城内(今辽宁省朝阳)。七年(624),废总管
?—1260蒙古国将领。又译阿蓝带儿、阿蓝塔儿、阿蓝台儿、阿蓝答儿。蒙古族。元宪宗元年(1251),受命与晃兀儿驻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掌宫廷、帑藏诸事。以汗弟忽必烈于本封地京兆行汉法,“得中土
见“札肥河卫”(434页)。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一说远祖纥干兼并诸部,被推为统主,号乞伏可汗,遂以号为氏。原居漠北,后出阴山南徙,先后居于高平川(今宁夏境内黄河支流清水河)、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麦田(今甘
约1598—1698清代伊斯兰教经师。字子先。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回族。幼习儒学,曾中秀才。后承家教,研习伊斯兰教义。成年时,就学于山东济宁常志美门下。学成,先后在南京、苏州、镇江等地清真寺讲学传教
见“敌烈部”(18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