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指西藏地方政权与教权合而为一的政治制度。始于元朝封萨迦派宗教领袖掌握西藏地方政权,经有明一代及清初逐步发展完善,至乾隆十六年(1751)清政府授权七世达赖喇嘛掌管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正式成为定制。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均集政教大权于一身,既是西藏最大教派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最高领袖,统辖诸寺院各级僧侣,又是西藏地方政府首脑,通过其政权机构噶厦政府及下属各级政权组织,管理全藏政务。各级官吏均由上层僧侣和世俗贵族共同担任,通常僧俗各半。是一种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上层僧侣与贵族实行联合专政的政治体制。民主改革后废除。

猜你喜欢

  • 大昌勃价

    渤海国宗王。高王※大祚荣子,武王大武艺弟。唐开元十三年(725),奉武王命朝唐,被唐封为左威卫员外将军,留侍宿卫。越一年,改封襄平县开国男,遣返渤海。

  • 老兀

    见“罗武”(1415页)。

  • 闪仲俨

    1597—1642明代诗人、书画家。字人望。云南永昌(今保山县)人。回族。天启五年(1625)庶吉土。崇祯九年(1636)选任解元。曾寓居金陵(今南京),与弟仲侗均有诗名。曾任永昌府太史。崇祯(162

  • 亦剌八里

    见“亦力把里”(872页)。

  • 犀纰

    参见“锡伯族”(2364页)。

  • 瑰古

    古族名。即“回鹘”。参见“回纥”(780页)。

  • 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

    见“西宁办事大臣”(713页)。

  • 芭良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元丰八年(1085)十月,西夏派遣使臣芭良嵬名济等,赴宋朝进助山陵马匹。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珠华亭纪略

    即“新疆纪略”(2378页)。

  • 西安行都指挥使司

    明代地方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置。总辖河州、朵甘、乌思藏3卫。治所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后升河州卫指挥使韦正为都指挥使,升朵甘、乌思藏2卫为行都指挥使司,故于九年(1376)十二月废西安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