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赤松德赞

赤松德赞

?—797

吐蕃赞普。汉籍作娑悉笼腊赞。※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之子,生于桑耶查玛。唐天宝十四年(755)嗣位。先后以拔寨囊、桂赤桑雅拉、綝杰斯路丁(达扎路恭)及綝屯热贝琼等为大相。乘中原安禄山之乱,屡犯唐边。广德元年(763),遣大相马重英率军攻入长安,立广武王承宏为帝,15日后旋退。又攻占维、松、保3州。大历十四年(779),兴建吐蕃第一所寺院桑耶寺,首次在吐蕃剃度僧人,请印僧菩提萨垂、毗玛罗弥扎、仲地嘎玛拉西拉、克什米尔之阿年达、汉僧摩诃衍、尼泊尔之希拉曼殊立译场。广开译经事业,出现9位大中小3种著名译师。三藏及显密教典尽行译出。颁布兴佛诏书,令吐蕃臣民崇佛,继又兴建叶尔巴寺、曲卧日寺及谐拉康寺等名寺。建中2年(781),自唐朝请僧人到吐蕃,规定每二年更换。为解决吐蕃宗教倍仰和派系之争,宣布吐蕃信佛禁本(本教为吐蕃早期宗教)。信渐门派而弃顿门派。任命佛教僧人为王朝僧相(却论),开创僧人参政之先例。从此,佛教势力在吐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内政方面厘订法律,制订杀人偿命的命价标准。严格等级制度,明确贵族与属民间的界限。强化吐蕃奴隶制。大力发展吐蕃医学,名医、医著信出。其前期,对邻族采取扩张政策。西攻突厥、东侵唐境,南掠南诏。其后期从印度迎莲花生等僧人入藏,建寺宏法,令属民信佛抑本。晚年将王权交于子年尼赞普,赴苏卡地方修行。后死于苏卡米玛园,其陵建于琼结穆日山。

猜你喜欢

  • 巴尔达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为“羌日六部”之一。原称霍尔,亦称霍尔巴达。辖益钦、益琼、普达、如钦玛、德萨玛、守宇妥、达德、拉机、公果玛等9个措哇,俗称“巴尔达格雄古”,意为“巴尔达九部”。统由巴尔达

  • 合剌乞答

    见“西辽”(689页)。

  • 河南国

    南朝齐、梁对※吐谷浑国的称呼。因其地在今青海境内黄河之南而得名。辖境东至叠川,西邻于阗,北接高昌,东北通秦岭,方千余里。其首领慕璝、慕利延、度易侯、伏连筹等曾先后被夏国赫连定、南朝宋、齐、梁封为“河南

  • 夫椒之战

    春秋末年吴国与越国一次著名大会战。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吴王阖闾趁越国新丧,举兵伐越,兵败檇李,负伤身亡。夫差继位后,为报越国杀父之仇,“日夜勒兵”。二十六年(前494),越王勾践拒绝大夫范蠡等

  • 乌古孙奴申

    ?—1233金大臣。字道远。女真族。乌古孙氏。由译史入官,尝为监察御史曾劾罢中丞完颜百家。后为左司郎中、近侍局使。天兴二年(1233),金哀宗东迁,为谏议大夫、近侍局使、行省左右司郎中、兼知宫省事,留

  • 厄鲁特鸟枪

    准噶尔兵器。以铁为腔,长四尺余,制如内地鸟枪,手持施放。既用于战争,也供打猎和“护田”。因有较高准确性,向为喀尔喀蒙古人所惧。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内大臣奇塔特出使准噶尔时,噶尔丹曾以其4杆奉贡

  • 朝克图台吉

    1580—1637明末蒙古外喀尔喀领主和诗人。亦称却图汗、图蒙肯朝克图鸿台吉、楚琥尔朝克图、青海楚琥尔汗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格哷森扎曾孙。初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受佛戒,并在外喀尔喀提倡

  • 察罕诺们汗旗

    清代游牧喇嘛旗之一。俗称白佛旗。雍正三年(1725)置。辖4佐领。附青海诸蒙古牧,不参与会盟,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初驻牧黄河东岸,乾隆末年私越河北。道光三年(1823),被勒回河南。牧地东至龙羊峡河口

  • 可失哈儿

    见“喀什噶尔”(2205页)。

  • 范夫人城

    汉代地名。约在今内蒙古百灵庙北。原为汉将所筑,将亡,其妻范夫人率余众卫之,故名。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兵败该地,降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