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桑希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又称嘉楚桑希,意为“汉人少年桑希”。汉族。后赐跋氏族称。驻吐蕃之唐使贾珠嘎堪之子。曾奉赞普命使唐取佛经,于长安面见唐皇,取回佛经千部,并赴五台山观看寺院建造程式,为赤松德赞兴佛、建寺做准备。赤松德赞继位后,任副官,与跋塞囊等30余人再度赴唐迎请汉地僧人赴吐蕃传法,获唐皇所赐纸张100秤。因大臣马祥反佛,赤松德赞年幼,遂将佛经埋藏于桑耶附近的秦浦山中,后成为赤松德赞兴佛时刊用的重要佛典。为发展佛教,还奉命赴阿里取宝。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又称嘉楚桑希,意为“汉人少年桑希”。汉族。后赐跋氏族称。驻吐蕃之唐使贾珠嘎堪之子。曾奉赞普命使唐取佛经,于长安面见唐皇,取回佛经千部,并赴五台山观看寺院建造程式,为赤松德赞兴佛、建寺做准备。赤松德赞继位后,任副官,与跋塞囊等30余人再度赴唐迎请汉地僧人赴吐蕃传法,获唐皇所赐纸张100秤。因大臣马祥反佛,赤松德赞年幼,遂将佛经埋藏于桑耶附近的秦浦山中,后成为赤松德赞兴佛时刊用的重要佛典。为发展佛教,还奉命赴阿里取宝。
见“迈达哩胡土克图”(742页)。
唐代蒙巂诏王。为见于史载的该诏第一世王。乌蛮。统辖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及漾濞彝族自治县、永平县一部份,在※六诏中最大。卒,无子,弟佉阳照嗣位。参见“蒙巂诏”(2329页)。
清初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师范长子。顺治十六年(1659),袭父临洮卫指挥使职,管理土司事务。任职不久,病卒。
见“阿帕克和卓墓”(1245页)。
北魏汝南王元悦年号。530年,凡1年。一说530—532年,凡3年。
即“金满城”(1476页)。
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置。治所在今陕西澄城县南。汉为金城县,属金城郡,西羌驻处。东汉置西海郡。乞伏乾归曾都此称秦。北周废。隋大业(605—618)时,以金城县改名,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唐咸
?—1655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谟啰贝码子。始称车臣汗,与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同称喀尔喀三汗。号玛哈萨嘛谛。车臣汗部23旗札萨克皆其裔。初服属于察哈尔部。后金天聪九年(1635),致书皇太
清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之一。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清军攻战大凌河之后,明与清在辽西的战局较长时间处于相持状态。清军徘徊于锦州、右屯卫之间,而在其他方向却颇有进展,臣服朝鲜,进兵蒙古,铲除后顾之忧
见“兀勒阿卫”(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