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辱纥主

辱纥主

①古代契丹部落首领的称呼。※奚(又作库莫奚)毗临契丹,首领亦称辱纥主。据《旧唐书》和《辽史》等记载,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部落联盟首领※窟哥、奚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者率部附唐,唐以契丹地置※松漠都督府,改契丹八部为十州,以各部辱纥主为刺史;以奚地置※饶乐都督府,改奚五部为五州,亦以各部辱纥主为刺史。 ②奚部部落名。为早期五部之一。最早见于《周书》,该书称:“库莫奚,※鲜卑之别种也。其先为※慕容晃所破,窜于松漠间,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一曰辱纥主,二曰※莫贺弗,三曰※契个,四曰※木昆,五曰※室得。每部置俟斤一人。有※阿会氏者,最为豪帅,五部皆受其节度。”

猜你喜欢

  • 契丹藏

    “契丹大藏经”简称,又简称为“丹藏”。契丹王朝时期刊刻的汉文大藏经,故名。自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始,至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前后印成于辽南京(今北京),从藏经史看,仅晚于北宋四川益州

  • 王嫱

    即“王昭君”(209页)。

  • 帖鲁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帖鲁为※遥里部下之一石烈。

  • 元成宗

    见“铁穆耳”(1879页)。

  • 亭目

    壮、布依族地区土官名称之一。宋、元、明、清时期流行于泗城州(军民府)境内,今红水河两岸。参见“亭”(1717页)。

  • 定乡

    地名。亦名壤城。原名乡城。东界稻城,南接云南中旬,西毗德荣、巴安,北至理塘。原为理塘土司属地。光绪二十三年(1897),瞻对番官作乱,该地喇嘛背叛土司,聚兵往援,为官兵所阻。又诱杀理塘守备,川督派兵征

  • 海龙女真国书摩崖

    见“女真字海龙摩崖”(148页)。

  • 龙州军民千户所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官署名。参见“松潘等处安抚司”(1298页)。

  • 忽格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忽客赤”。《元朝秘史》释为“放牛的”,《华夷译语》解为“牧牛人”,即司牧牛。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始置,执掌牧牛事宜。元代,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

  • 逻些

    唐吐蕃王朝古都。即逻娑之别译,今之拉萨,清初曾称之为招地,参见“逻娑”(20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