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巴八措

达巴八措

清代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之一。亦作“塔巴八部”。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门隅西部。※《君民世系起源明灯》载,9世纪初,叶尔巴拉隆贝吉多吉弑达玛赞普后,其兄弟嘎瓦·秋多吉逃亡至此“统治百姓”,设“有管理肉食、酥油、酪糕及各种粮产的关卡供给享用”,其后裔成为“嘎瓦名门望族”,并曾以其聚居村设置过叶尔巴与夏尔巴措。约9世纪末叶,臧玛王子的第一世孙冬德·百德赞“被请赴桑隆耶”,并建“桑隆巴堆冬卡王堡,统治臣民。”17世纪中,门巴族梅惹·洛卓嘉措受达赖五世派遣,归梓执政,统一门隅后于此置五措。尔后改置八措,即穆苛夏松措、桑隆措、翁拉措、赤朗措、白马卡措、同林措、卡崩措、撒折措。由达赖五世赐封给卡顶显欧头人统一执掌八措行政事务,历届西藏地方政府豁免其差役。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业,产稻、龙爪稷、小麦、荞麦、黄豆、桔子、桃、梨、杏等。1951年该地被印度侵略军占领至今。

猜你喜欢

  • 穄水

    古水名。一作捺水。所指今皆认为是嫩江,并说“捺”与“嫩”应是古今转音,但有指其上游或其中游之差别;旧说为嫩江西岸支流诺敏河;日本学者认为是黑龙江。南北朝时为室韦族境内之水。

  • 哲玛

    东乡语音译,亦作“哲玛其”,旧时东乡族社会宗教组织。系东乡族穆斯林围绕清真寺所组成的地区性宗教单位,并带有民政性质。其范围大小不一,大者包括数个乃至10几个村落的数百户;小者仅包括一个村庄数十户。由伊

  • 佑宁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郭隆弥勒洲”,简称“郭隆寺”。在青海互助县。明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应蒙古土默特部之请,赴内蒙古参加俺答汗葬仪时,到青海巡礼各地,传播格鲁派,并于十二年(15

  • 彝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各地自称不一,有诺苏、诺苏泼、纳苏泼、聂苏泼、洗期麻、撒尼泼、阿细泼、罗武、纳若、民期、侎俐、㑽��让、米西苏、罗罗等30余种。主要分布在云

  • 库库和屯

    即“库库河屯”(1112页)。

  • 后秦太祖

    见“姚苌”(1172页)。

  • 振州

    州名。唐武德五年(622)改隋临振郡置。天宝元年(742)更名延德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振州。治所在宁远县境,辖宁远、延德、吉阳、临川、落屯5县。宋开宝五年(972)改为崖州。隋唐以来汉人陆续移居

  • 燕王

    ①辽封爵。天显十一年(936),恒山(今河北正定)人赵延寿(本姓刘)降辽,翌年授幽州节度使,封此爵。天禄元年(947),中台省右相耶律牒蜡(又作牒䗶)“亡归世宗”。次年,为南京留守,封燕

  • 贝来合

    傈僳语音译,亦称“哈米贝来合”,意为“土地伙有共耕”。云南省怒江傈僳族地区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伙有共耕的原始协作形式,是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由家族土地公有共耕转化而来

  • 也迪亦纳勒

    蒙古国时期乞儿吉思首领。又译野牒亦纳里。十三世纪初,游牧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元太祖二年(1207),接受成吉思汗使者按弹、不兀剌招降,与另一首领遣亦里克帖木儿、阿惕乞剌黑两位(一说还有兀鲁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