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迪乌宗派源流

迪乌宗派源流

书名。又译《德乌教法史》、《德乌佛教史》。迪乌撰。1109年成书。先以手抄本传世,西藏古籍出版社1987年排印。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部藏文佛教史专著。全书3章:第一章讲述佛教在印度的产生及传播;第二章具体记载释迦族及释迦牟尼成佛、传教情况,尤着重叙述佛教在吐蕃的传播及吐蕃社会情况,为全书之中心;第三章结尾叙述。所记吐蕃部分最为精辟,后世以记吐蕃史闻名的《贤者喜宴》所据史料即取自该书:所记吐蕃史自远古时代始,止于奴隶起义后吐蕃王族在阿里、多康从事佛教复兴的情况。其中有关吐蕃社会制度的史料,如:四如、千户制、十部及十部长制、九扎、八克、七大官、八武官、十六法、三十六制、十六域本(地方官),告身制中的六聂、五拉、四诏文、三法界、十村等,均弥足珍贵。所述奴隶起义材料尤为详实。至于王室贵族所建大小寺院及其陵墓情况,大多为他书所未见。许多史料可与敦煌文献相印证,所记吐蕃第一代赞普聂墀赞普之父,名墀顿祉,与敦煌卷子所述相同。吐蕃史前远古卡诺古文化遗址,其地名卡诺唯见于此书。关于吐蕃奴隶何时出现,其它藏文史料所载很不具体,而此书明确指出奴隶出现于十二小邦之际,当时开始有了奴与民之分。

猜你喜欢

  • 麻速忽

    元朝官员。又译马思忽惕、马思忽惕伯。回回人。※牙老瓦赤(牙刺洼赤)之子。原籍花剌子模。约元太祖十六至十七年(1221—1222),以蒙古军征花剌子模,随父款归成吉思汗,并献管理城市方略,受委随父同治河

  • 云中都督府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设置的羁縻机构。贞观四年(630),平服颉利可汗后,以其右方部众(漠南)置。擢其首领为都督,使治其众。侨治朔方(今陕西横山县北白城子)。贞观二十三年(649),以其原有部众及俟利苾可汗

  • 禁约青海十二事

    清加强统治青海蒙古之条款。雍正二年(1724),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之乱平定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准施行。主要内容有6方面:一、不准青海蒙古人自称盟长,并扰累番众。二、不准和硕特部兼并喀尔喀、辉

  • 乌孜别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人口14502人(1990)。族名源于14世纪钦察汗国“乌孜别克汗”(1312—1340年在位)。汉籍文献译称为“月即别”、或“月祖别”。为16世纪初年昔班后人及其属

  • 梁弥颉

    ?—488宕昌羌国王。王※梁弥机死,即位。南齐永明三年(485),齐武帝以其“忠款内附,著绩西服”,封为使持节、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六年(488)卒,梁

  • 统军

    官名。唐置,唐中期于禁军之6军中各置1人任之,位在大将军之下。西夏建国初于十二监军司内设之,以党项贵戚豪右领其职,分正、副。高一级称都统军。金代亦置统军司,督领军马,有统军使,副统军等官。

  • 回鹘

    古族名。即“回纥”(780页)。

  • 北周高祖

    见“宇文邕”(898页)。

  • 德根

    ①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卡珞”。据传为阿巴达尼之子当邦的后裔,从藏区工布迁至今西巴霞曲(河)流域北部。支系较多,有伊格、基英、基捷、爱约木、蒙疏、堆衣、马宁、莫孟、哎洛、登沙尔、登马尔等,人口约3

  • 伊犁白话报

    报刊名。清宣统二年(1910)二月新疆伊犁同盟会创办。由革命党人冯特民(字远村、又名冯超)任主笔,李绍武、韩玉青任编辑。社址在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南)。先出汉文铅印版,继又出满、蒙、维文油印版。重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