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布吐恩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狍皮袜子。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的传统冬用袜。与棉袜相似。用秋天的狍皮制,半张狍皮可做1双,两天制成,能穿两个冬天。有说两张狍皮制3双,1天可做5双,只能穿1冬。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狍皮袜子。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的传统冬用袜。与棉袜相似。用秋天的狍皮制,半张狍皮可做1双,两天制成,能穿两个冬天。有说两张狍皮制3双,1天可做5双,只能穿1冬。
见“黑石炭”(2227页)。
晋代匈奴东西曹(贰城胡)首领。贰城(故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人。雁门公曹毂(又作谷)长子。随父附前秦苻坚。东晋废帝太和二年(367),父卒,部众被分为二,贰城以西2万余落(即户)由其统领,受封骆川侯;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双江佤族地区对借贷的称谓。解放前当地佤族已进入封建社会,借贷相当普遍,以借实物为主,也有借货币的,有的借货币也折实物归还,年利率一般为100%,也有高达200—300%的,有些村寨还
地名。傣语音译,“德”意为“下面”,“宏”意为“怒江”(潞江),合称“怒江下游地方”。指云南潞西、瑞丽、盈江、梁河、陇川一带傣族地区。现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简称。属古“乘象国”(“滇越”)。东汉
清代蒙医药学家。19世纪阿拉善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以蒙文著《普济杂方》,为简明方剂书,收集临证(症)各科疾病常用的方剂、单方、验方。方药名称都以藏、蒙、汉、满4种文字对照。全书61页,以蒙文
旧城名。蒙古语作“库库河屯”——“青色的城”。即今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中部、黄河支流大黑河以北。战国时,地属赵国云中郡,秦、汉仍之;东汉末至隋为鲜卑、柔然、突厥诸游牧民族活动地区,所在平原水草丰盛,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红山寺。在青海民和县。因位于白家藏,故又称白家藏寺。建于清初,原址在一红石山上。道光年间(1821—1850),建有大经堂、三世佛殿、护法殿等。初为唐尔垣寺属寺,后独立。寺内藏有顺治
唐代施浪诏王室。乌蛮。※施望欠之弟。居牟苴和城。及本诏为南诏王皮逻阁(蒙归义,728—748年在位)所破,王城被夺占后,北走吐蕃,被立为诏王,置于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南),拥众数万。卒,孙傍罗颠嗣。参见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治所在今四川松潘东南部。二十七年(1394),明廷更定番国朝贡仪,将其列入全国可按例朝贡的三十长官司之一。宣德三年(1428)九月,故土官侄那儿
1888—1967近代伊斯兰教经文音韵学家。河南洛宁人。回族。幼家贫。少时入清真寺习经,及长,求学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北京等地。在京期间,曾随土耳其人穆罕默德·阿里学习伊斯兰教义,并专攻经文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