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长沙武陵蛮起义

长沙武陵蛮起义

东汉永寿延熹年间长沙武陵地区各族人民的起义。永寿三年(157),首领(渠帅)卜阳、潘鸿、胡兰等,自称“将军”,聚众举兵。※长沙蛮攻益阳(今湖南益阳),屯聚兵力,众至2万余。延熹三年(160),攻郡界,杀官吏。零陵蛮入长沙;※武陵蛮6千余人攻江陵。荆州刺史刘度、南郡太宗李肃等逃匿,遂据荆南地。五年,长沙、零陵义众入桂阳(今湖南郴县)、苍梧、南海、交趾,苍梧与交趾两郡守宗逃遁,陷二郡。桓帝派荆州刺史度尚、车骑将军冯绲征讨至。冯绲至长沙,破武陵蛮。卜阳、潘鸿等退守山谷。度尚入南海,破三屯,谋取义军阵地。八年,荆州兵朱盖与桂阳人胡兰3千余人攻桂阳,烧郡县,太守任胤弃城走。义军众至数万,转攻零陵。度尚以步骑及郡兵数万进讨,杀胡兰,余众走苍梧,起义遂平。

猜你喜欢

  • 李光祚

    宋代党项首领。原为※李继捧牙将。宋淳化五年(994)三月。李继捧遭宋将李继隆讨击,乃令其报知族弟李继迁,反被继迁缚帐中,以轻骑袭继捧营欲并之。七月,李继迁授为指挥,被遣诣宋绥州伪求纳款,会于石堡砦,受

  • 岱青和硕齐

    见“察罕丹津”(2474页)。

  • 称海宣慰司

    元边疆地区行政机构。大德十一年(1307)建和林行省时置。隶岭北行省。司治镇海战,又作称海城,故址约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之东,为成吉思汗攻金回师后命大臣镇海领所俘人户就地屯田,于兀里羊欢之地建筑。因地近金

  • 年班

    清朝中央政府对蒙古、藏、维吾尔等民族上层王公朝觐所定的一种礼制。规定每年在旧历年前,分班轮流到京朝觐,故称。顺治五年(1648)规定蒙古王公、台吉、都统等于年节朝觐。六年规定,每年于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

  • 粘割贞

    ?—1218金大臣。本名抄合。西南路(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招讨司人。女真族。粘割氏。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历教授、主簿,累迁河北大名提刑知事、泰定军节度副使、德兴治中、宣德州刺史。贞祐元年

  • 载垣

    ?—1861清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怡格亲王奕勋之子。嘉庆二十四年(1819),袭怡亲王爵。道光年间(1821—1850),在御前大臣行走,受顾命。咸丰年间(1851—1861),历左宗正、宗令、侍

  • 新疆龙堆奏议

    书名。清满洲镶黄旗萨迎阿任伊犁将军时部分奏折集。4卷。共收奏疏80篇。内容涉及道光末年新疆政治、经济、边务等事。叙事始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四月四日,止于同年七月五日。是研究当时新疆社会状况的重要

  • 旧察津毕其格

    明代西蒙古法规。亦称《旧卫拉特法典》,以别于1640年的《蒙古卫拉特法典》(《察津毕其格》)。法典全文已失传,现仅存8个片断,载帕拉斯《蒙古民族历史资料集》。据其内容,史界一般认为制订于瓦剌四部(即四

  • 渤海国志长编

    书名。金毓黻(1887—1962,字静庵,号千华山民)著。书成于甲戌年(1934),凡20卷。有千华山馆、1977年汉城太学社和台北文海出版社本。卷1与卷2为《总略》,卷1为元以前汉文献中渤海史料摘编

  • 索葛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发须”。《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发为索葛,故有索葛吐屯。”据今人考证,句中“发”似为“须”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