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剌兀思剔吉忽里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

?—约1211

蒙古国开国功臣、汪古部首领。又译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阿剌兀思”为名,“剔吉”、“忽里”均为官号,一说“剔吉”为突厥语“特勤”之音变;“忽里”为金官职“忽鲁”之音变,为“统数部之长”。世为部长,率部驻牧阴山北。原臣服于金,隶西北路招讨司,为金守卫净州(今内蒙古四子王旗西北)北边壕。宋嘉泰三年(1203),拒绝乃蛮部太阳罕密约其联兵夹攻蒙古部之请,以是谋告铁木真(成吉思汗),遂互结“安答”(义兄弟、盟友)、“忽答”(姻亲)。四年,以兵助铁木真灭乃蛮部。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因功封千户长,统领本部五千户。太祖六年(1211),充蒙古军伐金向导,南出界垣。寻奉命归镇本部,为部下异议者所杀。追封高唐王。

猜你喜欢

  • 李红光

    (1910或1906—1935) 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族抗日英雄。又名李弘海、李义山。生于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参洞一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全家迁居我国吉林省伊通县留沙咀子屯。为人沉默寡言,天资聪颖,习

  • 破爰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 罕开羌

    西羌罕种和开种的部落联盟组织。罕又作䍐;开,本作开,源于研种羌的研,后误写为井,又作罕井羌。原居河湟地区,秦汉之际内属,汉封其一支首领为枹罕侯,居今甘肃临夏。神爵元年(前61),首领靡当

  • 巴州

    地名。古称巴州驿。即今青海民和县巴州乡。为古道站口。明万历年间(1573—1620),设立驿站。曾建有城隍庙与石佛寺。西面巴州垣上有乐都地区土司李玑(皝)墓。李玑系明成化十八年(1482)进士,青海第

  • 希禅卫

    见“喜申卫”(2182页)、“喜辰卫”(2182页)。

  • 交河公

    高昌麹氏王朝(499—640)官职名。位在王、令尹之下。由王子充任。高昌国“大事决之于王,小事则世子(令尹)及二公(田地公与交河公)随状断决。”(《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论著汇辑》)

  • 阿真同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浩喇图吉卫。永乐十五年(1417)设立。清代有浩喇图吉山,在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东南200里。今有人考证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县境内。

  • 义都

    珞巴族部落名。又称都都。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札纳”,西方文献称“朱利嘎答”,意为“剪发的人”,或称“米什米”。据察隅义都人称,其祖先从巴塘一带向西南迁移至察瓦弄,然后向西再迁至波中、阿古雅山

  • 农村工作

    刊物名。绥远省政府农村建设委员会训练处编辑。1936年2月创刊。主编王耀辰。以讨论本省乡村工作中的各项问题为主,刊载乡村工作法令、政策、工作报告、调查结果、论文、经验总结、通讯等。经费由农建会支出。原

  • 泑泽

    西域古湖名。《说文解字》曰:泑泽,在昆仑下。即“蒲昌海”(2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