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勒楚喀

阿勒楚喀

地名。位于吉林省北部,即今阿城县。以水得名,即《金史》按出虎水(一译阿禄祖,俗名阿什河)。清雍正二年(1724),设协领,驻防于金上京会宁府故城。城周2里,南北2门。七年,改建新城。城周3里。乾隆九年(1744),增设副都统镇守,管理各旗户。清朝中叶至民国初年,治内有汉、满、回、朝鲜等族居住。

猜你喜欢

  • 青把都儿补儿哈兔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简称青把都儿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辛爱黄台吉第三子。与其兄五路把都儿台吉同驻牧于山西天镇以北,受明封为指挥佥事,在山西新平市口与明朝互市。子7。

  • 蒲类后国

    西域古国名。位于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100,口1100余,兵334。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将、左右都尉、译长各1人。汉初为匈奴右部地。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破姑

  • 青海夷情衙门

    见“西宁办事大臣” (713页)。

  • 鹤公祠

    苗疆古迹。又名吴公祠或吴鹤堂。建于清咸丰(1851—1861)年间。是苗民为纪念苗族教育家※吴鹤自筹资金所建的祠堂。吴鹤为明代辰州镇溪上涝(今吉首境)人。曾在苗疆开办学堂,招收苗族生徒,义务教学。为使

  • 西宁州土人

    土族的史称。明袭元用法。详“青海土人”(1281页)、“土族”(63页)。

  • 台失哈不害

    见“台失台吉”(649页)。

  • 忽毡

    见“俱战提”(1888页)。

  • 神鼓

    旧时萨满祭具。一种有柄的单面鼓。流行于东北地区,满族地区较盛行。径圆不等,一般为1.5尺左右,鼓面覆以牛皮或厚纸,冒铁圈,柄上缀以铁环数个。亦有加鼓鞭者,鞭长约1.2尺,皮制。满族入关前,各家行跳神、

  • 班车

    见“凡察”(129页)。

  • 啜水

    古水名。初见于《魏书》,为从东北重镇和龙(今辽宁朝阳)至室韦族境所经之水。两唐书《室韦传》作啜河,并言其俗称燕支河,室韦塞曷支部居该河之南。旧说啜水为流经今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之霍林河(一作呼林河、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