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赤
见“按陈”(1622页)。
见“按陈”(1622页)。
?—1801清宗室、将领。正白旗人。姓爱新觉罗氏。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闲散宗室授三等侍卫。升头等侍卫。四十一年(1776),以副都统衔赴西藏办事。五十一年(1786),改福州将军。次年,率驻防
见“萧乙薛”(1992页)。
690—754唐朝文士。字紫芝。河南人。鲜卑元氏。父为延州刺史。少孤贫,事母以孝闻。开元二十一年(733),登进士第。授邢州南和尉,佐治有惠政,召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后为鲁山令,秩满,南游陆浑(今河南嵩
前秦初期的一次宫廷政变。云龙门为前秦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宫城的正南门。前秦皇始五年(355)苻生继位后,酗酒乱政,荒淫暴虐,擅杀无辜,怨声载道。寿光三年(357)六月,计谋清除堂兄弟苻法、苻坚,
469—499北魏宗室。字思直。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太和九年(485),封河南王,加卫大将军,授侍中、中都大官。改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领吏部尚书。后为都督南豫郢东荆
刻石题记。亦称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刻石。第一刻石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刻石范围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第二刻石在第一刻石西3
见“配夏哇”(1813页)。
藏语音译。唐代吐蕃官名。直译为“正直之官”,即“法官”。据《德乌佛教史》载,其职能是负责“正直裁判”之事,同时还负责管理寺院阿阇黎(洛本)。
元代蒙古宫廷乐舞。简称天魔舞。中国南北各族交往频繁,音乐、舞蹈艺术互相融会,早在唐代就有此舞,王建《宫词》云:“十六天魔舞袖长”。后被喜爱歌舞的蒙古贵族收纳,元朝宫廷作为歌舞百戏之一,在宫廷饮宴中演出
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五世。藏族。为西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出生于工布扎嘉中地区。康熙十五年(1676),朝拜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受剃度,取法名。赐有大量寺庙、庄园,大小寺分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