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沙

阿沙

①元朝官员,唐兀人。肃州(今甘肃酒泉市)人,本西夏肃州望族举立沙子,夏末以城献成吉思汗,并随军征讨,以父功授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宪宗时赐虎符,世祖升昭武大将军,迁甘肃等处宣慰使,并统领唐兀军。中统二年(1261),被遣赴甘肃等处赈抚贫民。有子,长刺麻朵儿只,次管固儿加哥,后历代世袭肃州为官。 ②明代瓦刺贵族首领。又作阿沙赤、阿塞太师、阿木克太师。出身于绰罗斯家族。※也先汗孙,※阿失帖木儿子。成化二十二年(1486),兄克舍死后,侄养罕王继太师信。他也被部下拥为阿木克太师(意为“统辖一切的太师”,或“最高太师”),占据察罕、阿剌帖儿等地(可能在札布汗河流域南)。其部称大瓦刺(一说即额鲁特部)。与季弟阿力古多有隙,相互攻战。弘治九年(1496),达延汗乘机袭之。后其部众逐渐西徙。 ③怒语音译。过去云南省怒江福贡县怒族对家族公社头人的称呼(碧江县怒族称“斯欧佳”)。每个家族公社1—2个不等,一般由办事能力强,为人公正和能说会道的长者担任,大多是不经过选举而自然形成的,非世袭,其职能主要是负责处理家族内的公共事务和调解家族内部及族与族之间的纠纷,有些还兼作家族内的巫师,主持各种宗教祭祀活动。无绝对权力,若办事不公正,便被群众遗弃,平常与大家一样参加劳动,没有任何经济特权,但在族人中大多有较高威信。国民党进入怒江后,许多被委任为保、甲长,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作用。

猜你喜欢

  • 那摩

    元初迦叶弥儿高僧。一作兰麻。西域筑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人。姓伽乃氏。早年学佛有成,随兄斡脱赤往蒙古,受元太宗窝阔台礼遇。元定宗贵由师事之,时称罽宾(即克什米尔古称)大师。宪宗八年(1258),奏举道

  • 伊赫·和硕特碑

    见“阙利啜碑”(2386页)。

  • 别里沙

    元代诗人。又作别罗沙,字彦成。回回人。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人。占思丁之子。后居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市)。元统元年(1333)中进士,授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县)达鲁花赤,迁吉安路(治今江西吉

  • 卡什刻

    赫哲族男子传统衣服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大衣”。亦作“卡日其卡”。今内蒙古、黑龙江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等族过去皆穿狍皮大衣,然各族称呼不一,制作也稍有差异。赫哲族以5—6张狍皮制作,长过

  • 越赕骢

    见“越赕骏”(2191页)。

  • 马占鳌

    1830—1886清同治年间甘肃回民起军首领。字魁峰,又字鼎臣。经名“阿布都拉·阿齐兹”。甘肃河州(今临夏)摩尼沟何家庄人。回族。出身宗教世家。祖籍陕西大荔。早年在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学经,结业“穿衣”

  • 赫尔克提

    1634—1724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一译海尔克特。原名穆罕默德·伊敏和卓木·库力·鄂里。喀什噶尔(今喀什)塔孜温区巴鄂奇村人。顺治七年(1650),入经学院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康熙三年(1664

  • 德昂

    德昂族自称。亦作纳昂、尼昂、达昂。“昂”,德昂语“山洞”、“岩洞”之意,“德”、“纳”、“尼”、“达”为尊称的附加语,意即“住在山洞的人。”相传开天辟地时,洪水泛滥,大地淹没,人类濒临灭绝,只有少数人

  • 阿木

    古族名。今哈尼族。哀牢山镇沅、墨江、普洱等县哈尼族之自称、他称。沙海昂注、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记·阿木州》:“阿木是东向日出之一州……。产马不少……。其地有良土地、好牧场,故牛及水牛亦甚多。凡生活必需

  • 西征庚午元历

    成吉思汗时期耶律楚材创制的历法。又名《麻答把历》。蒙古国初期承用金朝《大明历》。元太祖十五年(1220),成吉思汗西征时,因《大明历》与时令不尽相符,命耶律楚材创制新历。耶律楚材在《大明历》基础上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