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隆务寺

隆务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西山脚下。藏语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元大德五年(1301)该处建有小寺。明初由隆务地方土官之子三旦仁钦建成该寺,为萨迦派寺院。其弟罗哲僧格被明朝封为“弘修妙吾”国师,扩建该寺。万历年间(1573—1620)改宗格鲁派。天启五年(1625),明帝赐“西域胜境”匾额。崇祯三年(1630),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任寺主,建显宗学院。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廷封噶丹嘉措为“隆务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为隆务寺主和该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该寺由夏日仓二世、三世分别建立密宗学院和时轮学院,成为显密双修之格鲁派大寺,僧人达2300余名,属寺数十座。原大小殿堂31座,活佛昂欠43座,僧舍300余院。寺主夏日仓,共传7世。该寺采用色拉寺杰巴扎仓教程,并于色拉、甘丹2寺设有冷本康村,供该寺入藏学经住宿。此寺历代出高僧,著作颇丰。1980年重建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学院。寺内供释迦牟尼等数十尊塑像,宗喀巴像尤高大造形精美。夏日仓为原隆务12族政教首领,统管寺内外政教大事。下设襄佐,会同隆务昂索,代表寺主夏日仓处理本地政教事务。寺内设总法、干巴、僧官。昂索为隆务12部族世俗首领,世袭受制于寺院。昂索府设法庭、监狱。总法台下辖显宗学院、密宗学院、时轮学院和吉哇四个部门。全寺主要法事活动有祈愿法会、“尼丹”法会、“降凡节”、“五供节”等。

猜你喜欢

  •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鄂博克图山接本部左翼右旗界,西至库图勒乌苏接车臣汗旗界,南至巴彦温都尔接本部左翼右旗界,北至得勒山接本部中后旗及中末次旗界。有佐领半个。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四十年(1

  • 马本固

    ?—1861清代医家。字培元。山东益都(今属青州市)人。回族。世医马温葵之子。从父习医;性嗜学,求实用。晚年以医学授次子马健铎。嘱且戒:“三损”,“立心之淫邪,罔恤品行,一也;偶尔失欢、轻重人病,二也

  • 芬古

    1605—1643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八子。天聪五年(1631),授镶蓝旗都统。从太宗征明,抵大凌河,率本旗兵围城之西南,败松山城援兵。又于锦州败明总兵祖大寿。八年(1634)

  • 达旺住哲

    参见“达旺细哲”。

  • 移剌斡里朵

    金官员。一名八斤。契丹族。移刺氏。系出辽五院司。通契丹字。天会三年(1125),随军攻宋,以功,补尚书省令史。十五年(1137),奉命追击南逃官军、以劳迁修武校尉。从完颜宗弼复河南,督诸路帅臣进讨,事

  • 鄂勒哲依

    见“厄尔锥音”(196页)。

  • 斡离都

    见“越里笃国”(2191页)。

  • 项崇周

    1856—?清光绪年间苗族抗法斗争首领。又作项从周。苗名年四,亦名项四。云南麻栗坡猛洞野猪寨人。苗族。少年习武,力举百斤。秉性刚正。因猛洞常遭法国侵略者凌辱和武装骚扰,并强迫猛洞各族人民缴纳赋税和服劳

  • 沙木胡索特

    ?—1930清末民初新疆哈密王。维吾尔族。光绪七年(1881)袭爵,为第八代维吾尔王。在领地内实行残暴农奴制度,残酷压迫剥削农民,引起人民不断反抗。三十三年(1907),与阿克苏道尹杨增新、巴里坤道台

  • 乌古斯可汗传

    见“乌古斯可汗的传说”(3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