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守应

马守应

?—1644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老回回”。陕西绥德人。回族。曾为边兵。崇祯元年(1628),率当地回、汉民起义,与高迎祥等同被推为十首领。转战于陕西北部和甘肃东部,众至数万,被誉为“坚甲铁骑”。四年(1631),入山西,编入王自用为首的“三十六营”,为仅次王自用、高迎祥的重要首领。张献忠为其部属。八年(1635),参加河南荥阳大会,为十三家首领之一,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湖南诸省。后与贺一龙(绰号“革里眼”)、贺锦(绰号“左金玉”)、刘希尧、蔺养成合军,称“回革五营”(亦称“回左五营”)。主要活动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开辟大别山区的反明斗争。张献忠曾两度隶属其部下,李自成也因失利而一度在该部养伤。为李、张二部的东山再起作出贡献。十五年(1642)率部北上与李自成部会师,转战于湖北、湖南一带。十六年(1643),义军内讧,贺一龙为李自成所杀,马守应顾全大局,坚守荆州,直至十七年春病故。

猜你喜欢

  • 门强

    藏语音译,意为“流浪不定的人”,又称“打雪猪的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由※差巴(支差的人)和※科巴(意为“需要的人”,有属民之意)分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流浪的“阁帕尼屏”亦称之。无家产,无固定

  • 喜峰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由刑部尚书图纳负责建立。这条驿站从北京开始,经过遵化到喜峰口,除喜峰口、宽城所设内地两站外,余16站皆在内蒙古境内。经过内蒙古东部卓索图、昭乌达和哲

  • 娑葛

    ?—711突骑施汗国第二代可汗。乌质勒长子。唐神龙二年(706),父死,袭嗢鹿州都督、怀德郡王,拜左骁卫大将军兼卫尉卿。唐朝遣濛池都护阿史那怀道持节册立。景龙二年(708),击败阿史那忠节(又作阙啜忠

  • 打戛

    参见“砍戛”(1614页)。

  • 罗盛

    即“逻盛”(2062页)。

  • 造案司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及宫廷首饰制造和作坊管理等事务。夏仁宗时期已有设置。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五品。属末等司。

  • 汉军八旗

    见“八旗汉军”(28页)。

  • 央金噶韦洛追

    19世纪藏族学者。青海民和县拉加村人。曾先后在拉萨及青海寺院中学习佛典,获色拉寺格西及大昭寺拉仁巴学位。曾任拉萨色拉寺讲经师,也曾在青海塔尔寺讲经传法。著有《格丹格言注释》,在藏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 晴州

    即“睛州”(2357页)。

  • 宇文福

    北魏大臣。先世为匈奴南单于远属,世为拥部大人,后称鲜卑宇文氏。少骁勇,有膂力。孝文帝太和(477—499)初年,历封羽林郎将,建节将军,新昌侯,南征都将。寻,以击萧赜有功,授显武将军。迁恢武将军、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