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种师道

种师道

【生卒】:1051—1126

【介绍】:

宋洛阳人,初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种世衡孙。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累官秦凤路提举常平。因议免役法忤蔡京,改知德顺军。入元祐党籍,屏废十年。后历知怀德军、西安州、渭州,屡败夏人。徽宗宣和中,所谏不见纳,致仕。金兵南下,复起。时年事已高,仍知兵有谋,人称老种。拜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金人退,罢为中太一宫使。金兵再度南下,再起,终河北、河东宣抚使。卒谥忠宪。


【生卒】:11151——1126

字彝叔,世衡孙。以荫补三班奉职,通判原州,提举秦凤常平。论免役法害民,改知怀德军。迁洺州防御使、知渭州,督诸道兵筑席苇平城。奉诏帅陕西、河东七路兵,破西夏臧底城。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以京畿、河北制置使率兵入援京城。拜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金兵退,罢为中太一宫使。复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屯滑州。召还,病亡,赠开府仪同三司。建炎中,加赠少保,谥忠宪。


【生卒】:1051—1126

【介绍】:

宋洛阳人,初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种世衡孙。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累官秦凤路提举常平。因议免役法忤蔡京,改知德顺军。入元祐党籍,屏废十年。后历知怀德军、西安州、渭州,屡败夏人。徽宗宣和中,所谏不见纳,致仕。金兵南下,复起。时年事已高,仍知兵有谋,人称老种。拜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金人退,罢为中太一宫使。金兵再度南下,再起,终河北、河东宣抚使。卒谥忠宪。


【生卒】:11151——1126

字彝叔,世衡孙。以荫补三班奉职,通判原州,提举秦凤常平。论免役法害民,改知怀德军。迁洺州防御使、知渭州,督诸道兵筑席苇平城。奉诏帅陕西、河东七路兵,破西夏臧底城。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以京畿、河北制置使率兵入援京城。拜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金兵退,罢为中太一宫使。复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屯滑州。召还,病亡,赠开府仪同三司。建炎中,加赠少保,谥忠宪。


【生卒】:1051—1126

【介绍】:

宋洛阳人,初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种世衡孙。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累官秦凤路提举常平。因议免役法忤蔡京,改知德顺军。入元祐党籍,屏废十年。后历知怀德军、西安州、渭州,屡败夏人。徽宗宣和中,所谏不见纳,致仕。金兵南下,复起。时年事已高,仍知兵有谋,人称老种。拜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金人退,罢为中太一宫使。金兵再度南下,再起,终河北、河东宣抚使。卒谥忠宪。


猜你喜欢

  • 彭孙

    【介绍】:宋汀州莲城人,字仲谋。少以勇敢自负。仁宗皇祐间应募,讨岭南、交趾,皆有功。后征河西,以三千军获辎重六万。历官忠州刺史、莱州防御使。建言复灵州,会神宗有疾,寝不报,遂乞归。卒年七十九。

  • 莫与俦

    【生卒】:1763—1841【介绍】:清贵州独山人,字犹人,一字杰夫。嘉庆四年进士,出知盐源县。有治行。以母老请终养。后改任遵义府学教授。有《贞定先生遗集》。

  • 阿荣

    【生卒】:1301—1333【介绍】:元蒙古怯烈氏,字存初,号梅月庄主。幼事武宗,备宿卫。累迁湖南道宣慰副使。会列郡岁饥,发粟赈之,所活甚众。文宗天历间,历吏部尚书、中书参知政事,进奎章阁大学士。帝眷

  • 完颜白撒

    【生卒】:?——1233名承裔。自幼为奉御。贞祐间,为知临洮府事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兴定元年(1217),为元帅左都监,行帅府于凤翔,陕西行省伐宋,白撒出巩州盐川,败宋军皂效堡,再败宋军于天水军。二年,

  • 元明善

    【生卒】:?——1322字复初,大名清河(今河北清河西)人。鲜卑拓跋氏后裔。初为江西行省省掾。参与镇压赣州刘贵起义。仁宗即位后,为翰林侍讲学士,修《成宗实录》、《顺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二年(1

  • 张敏

    【生卒】:1462—1518【介绍】:明浙江海盐人,字时勉。举人。弘治十二年授陕西兰州知州,以法裁抑横暴,使民得安生;缉拿奸细,使鞑靼部落不敢轻入。迁西安府同知。正德间历马湖知府、四川按察副使,先后协

  • 顾济

    【介绍】:明苏州府昆山人,字舟卿。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擢刑科给事中。武宗自南都还,卧病豹房,惟江彬等侍。济请慎择廷臣更番入直,不报。世宗即位,劾司礼太监萧敬,不听。帝欲加兴献帝皇号,济言不可。寻请

  • 李宗蘩

    【介绍】:清浙江仁和人,字芝圃。诸生。工画马,兼长人物花卉。

  • 黄沃棠

    【介绍】:清广东香山人,字荫亭。诸生。善画工诗,所画墨蟹、山鸟多别趣。有《楚游草》。

  • 赵良淳

    字景程。太宗后裔。初入仕,所至以治绩著称。咸淳末、知安吉州,与僚吏同议守御之备。岁饥,劝富人出粟赈济,原为盗之饥民多愿为兵。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使;元兵至,良淳率部守城,吴国定开城门降,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