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九日

九日

【介绍】:

①(全)王勃作。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诗就陶潜《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的诗句和沈约《宋书·陶潜传》所载陶潜重阳节无酒可饮,久坐宅前菊花丛中,适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来,潜见酒便饮,醉而后归的典故,表现了作者陶渊明鄙视官场、乐隐田园的向往之情。②(全)杜甫于广德元年(763)秋在梓州作。九日,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魏晋南北朝以来,以“九日”为题之诗,概指重阳节。杜甫在梓州曾两度重阳,此诗是第二次重阳节,感世乱不宁,久客在外,不得归家而作。石闾居士曰:“此诗通身是九日客中感怀之作,一层深一层,直想到未经乱离之前,早已饿穷不免,直欲肝肠寸断矣。吁!感怀至此,能令读者堕泪,悲哉!”(《藏云山房杜律详解七律卷上)③(全)李商隐作。此诗作于宣宗大中三年(849)九月初九重阳节。作者由重阳把酒赏菊展开联想,首联缅怀追思当年令狐楚对自己的赏识栽培,颔联抒发今昔迥异之感慨,束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后二联。后二联转为对令狐绹排斥冷遇自己的怨愤不满。全诗是作者“九日樽前有所思”的结果,今昔对比鲜明感念怨愤交并,可见出作者的感情轨迹。

猜你喜欢

  • 相见欢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三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韵两仄两平,平韵则押同一韵。南唐李煜作此词,名《忆真妃》,词中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等语,故一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

  • 李端

    【生卒】:约737—约784【介绍】: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排行二。李虞仲父。生年一说为天宝二年(743),误。少居洛阳,好尚神仙之术,曾至嵩山学道。年十五以文章自负。安史之乱中

  • 春日有感

    【介绍】:邵谒作。此春日有感,乃有感于社会贫富悬殊,劳而不得食,不劳而食的不平等现实,言贫者朴拙,而富者贪婪。“谁知苦寒女,力尽为桑蚕”,对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寄予同情。

  • 席豫

    【生卒】:680—748【介绍】:唐代诗人。字建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后徙居河南。行八。年十六,进士及第,睿宗太极元年(712),中手笔俊拔科,补襄邑尉。玄宗开元二年(714),又中贤良方正科

  • 陆晕

    【介绍】:见陆翚。

  • 玉壶吟

    【介绍】:李白作。萧士赟曰:“此诗乃太白自述其知遇始末之辞也。观太白传及前后诗集序,其意自见矣。”(《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七)朱谏曰:“按《玉壶吟》者,撮篇首二字以为题,白所自为之辞也。是供奉之时,被

  • 六典书

    指《唐六典》。开元时撰。全书共三十卷,分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部分,基本反映唐代前期政治经济情况。白居易《新乐府·道州民》:“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

  • 推理

    尊尚理义。崔湜《襄阳早秋寄岑侍郎》:“体道徒推理,防身终昧微。”

  • 王荆公唐百家诗选

    宋王安石编。见《唐百家诗选》。

  • 吴正祥

    【介绍】:见吴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