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八相变

八相变

变文。作者佚名。敦煌遗书存三种写本:云字24,卷背有“八相变”三字,当为原有篇题;乃字91,与前卷内容完全相同;潜字80,《敦煌变文汇录》拟题“八相成道变文”。按释氏所谓八相成道,即:一从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身,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见《大乘起信论》)。本文依次讲述八相中之“上升兜率天相”、“托胎相”、“诞生相”、“出家相”、“成道相”。如云:“太子一从守道,行满六年。当腊月八日之时,下山于熙连河沐浴。为久专恳行,身力全无,唯残骨筋,体尤困顿。河中洗濯,浣腻洁清,既欲出来,不能攀岸。感文殊而垂手,接臂虚空,承我佛于河滩,达于彼岸。遂逢吉祥长者,铺香草以殷勤,紫磨严身,金黄备体云云。六年苦行志殷勤,四智俱圆感觉身。下向熙连河沐浴,上登草座劝黎民。紫金满覆于其体,白毫光相素如银。文殊长者设愿厚,供养如来大世尊。”内容上虽系宣扬悉达太子出家成道,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但在讲唱形式上善于运用文学表现手法,特别是在情节安排、环境描写、人物刻划、心态分析等方面,显示出宗教文学向世俗文学转变的特征。整理本见《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

猜你喜欢

  • 杜诗偶评

    清沈德潜撰。凡四卷。是书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沈德潜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江南名士,诗文大家,著述宏富,尤嗜杜诗。其自序云:“予少喜杜诗,而未能即通其义,尝虚心顺理,密咏恬吟以求之,不逞泛滥,不

  • 裹革

    《后汉书·马援传》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有“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语,抒发愿为国捐躯、战死疆场的壮怀。后因以“裹革”称颂战死疆场。员半千《陇头水》:“喋血多壮胆,裹革无怯魂。”

  • 遁迹

    【介绍】:罗隐作。此诗抒发忧时伤乱之情:首联言世乱年荒不知何处安身,以致涕泪沾襟。中间两联言藩镇作乱,外族搔扰,而朝廷坐视不问。尾联借汉文帝思廉颇事(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期盼忠臣良将来定乱安

  • 王枚

    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和枚乘的合称。亦泛指文学侍从之臣。武平一《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谬忝王枚列,多惭雨露恩。”

  •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介绍】:孟浩然作。一作《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国辅少府》。永嘉江,即瓯江流经永嘉(今浙江温州)的一段。诗作于开元二十年(732),时崔国辅为山阴(今绍兴)县尉,二人于越州相别,崔北上因使入京,孟自水路赴永

  • 应制

    臣僚奉皇帝之命,奉和皇帝之作而写的诗。此类诗歌多为歌颂帝王功德之作,在唐诗中所占比例较大。

  •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介绍】:李白作。广武,山名,在今河南荥阳县,北临黄河。《元和郡县图志》卷八:“东广武、西广武二城,各在一山头,相去二百余步,在县西二十里。汉高祖与项羽俱临广武而军,今东城有高坛,即是项羽坐太公于上,

  • 报复

    酬报,报答。杜甫《义鹘》:“物情有报复,快意贵目前。”

  • 唐睿宗

    【介绍】:见李旦。

  • 郤家

    指郤诜的家族。喻指科举中第。方干《送缙陵王少府赴举》:“珍重郤家好兄弟,明年禄位在何方。”参见“郤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