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感遇诗三十八首

感遇诗三十八首

【介绍】:

陈子昂作。这组诗是陈子昂的代表作,突出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些诗非一时之作,内容十分丰富,思想颇为复杂,风格并不完全统一,但一扫齐梁浮艳气息,而以高雅冲淡之音,极大推动了初唐的诗歌发展。组诗里有一些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政论诗。如其二十九“丁亥岁云暮”一篇,愤怒控诉了武后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给广大百姓和士卒造成的灾难。其三十七“朝入云中郡”一篇,是陈子昂从军北征时的作品,诗中对边将无能,边民备受胡人侵害的现实,进行了悲愤的揭露。其九“圣人秘元命”一篇,讽刺了武周集团借图谶愚民的虚妄。其十九“圣人不利己”一篇,斥责了武后佞佛殃民的行为。组诗中一些感怀身世、抒发理想的作品则写得十分生动感人。如其二“兰若生春夏”一篇,借《楚辞》草木凋零的幽凄意境,蕴藉婉转地表达出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苦闷,可谓直追骚雅。其三十五“本为贵公子”一篇,则以昂扬高迈的笔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报国无门的痛苦。《感遇诗》里也有一些感叹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诗篇。有的受玄言诗影响,有议论过多,枯燥乏味的缺点。但总体上三十八首《感遇诗》贯穿着高亢奋发的时代精神,为唐诗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胡应麟评曰:“子昂《感遇》,尽削浮靡,一振古雅,唐初自是杰出。”(《诗薮》)内编卷二)

猜你喜欢

  • 谢家拟絮

    晋谢安尝在雪天与子侄集会论文赋诗。俄而雪骤,安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亦“谢家拟絮”、“谢

  • 国香

    ①极香之花。亦用以赞誉人的风采、品行。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之二:“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②指兰花。宋之问《过史正议宅》:“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

  • 小还

    即太乙小还丹。以水银、琉璜等炼制而成,状如石榴子。道家以为长生药。项斯《题太白山隐者》:“从服小还后,自疑身解飞。”

  • 谢自然

    唐代女道士名。相传谢自然为蜀人,至蓬莱求仙,船为风漂至一山,见一真人,自言为天台山司马承祯,自然拜其为师,受度后,白日升仙。韩愈《谢自然诗》:“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

  • 吹笛

    【介绍】:杜甫约于大历元年(766)秋在夔州作。此诗写作者月夜闻山中吹笛之声,遂联想到《关山月》、《折杨柳》、《武溪深》、《胡笳声》等笛曲以及有关典故,描绘出一片明月关山景色,并巧妙地抒发了淹留殊方的

  • 一从

    ①听任;任从。高适《重阳》:“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攲斜。”②自从。皎然《戛铜碗为龙吟歌》:“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③一旦从事。崔曙《送薛据之宋州》:“一从文章事,两京春复秋。”

  • 杨邠伯

    【介绍】:见杨郁伯。

  • 寄高三十五大夫

    【介绍】:杜甫作。见《奉寄高常侍》。

  • 三危

    ①山名。在今甘肃敦煌东南。《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后因以“三危”为咏流放之典。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②《吕氏春秋·本味》:“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后用为咏露之典

  • 品子

    指有品级的官员之子弟。孟郊《立德新居》之六:“品子懒读书,辕驹难服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