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颀

李颀

【生卒】:690?—754?

【介绍】:

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东川,故世称“李东川”。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调新乡(今属河南)县尉,世称“李新乡”。久不迁调,乃归隐东川。殷璠叹曰:“惜其伟才,只到黄绶。”(《河岳英灵集》卷上)颀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好道术,服饵丹砂,结好尘嚣之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相友善,有诗酬赠。李颀为盛唐著名诗人,风格奇拔雄浑,清新秀丽。尤擅七言前人评曰:“新乡七古,每于人不经意处忽出异想,令人心赏其奇逸,而不知其所从来者。新乡七律,篇篇机宕神远,盛唐妙品也。”(《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现存诗120余首,《全唐诗》编为3卷。有《李颀诗集》。

【介绍】:

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久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十载(751)前曾为新乡尉。该年撰有《赵公墓志铭》。殷璠为之叹惋:“惜其伟才,只到黄绶。”(《河岳英灵集》)后归隐颍阳,炼丹求仙。天宝八载(749)秋,高適授封丘尉,颀在洛阳送之,作《赠别高三十五》。颀交游颇广,与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崔颢綦毋潜岑参王维、高適、皇甫曾朱放等,皆有交往,名重当世。工诗,殷璠评其诗曰:“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同上)胡应麟用“俊”字评其七言歌行,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矫,得衷合度。”(《诗薮内编》卷三)著有《李颀诗》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均有著录。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全唐诗》编为三卷。《全唐诗逸》补断句二,洪迈《容斋随笔》卷四载其诗四句。《全唐诗补编》补诗二首。校注李诗者有郑宏华、刘宝和二种。《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存墓志一篇。事迹见其文及《唐诗纪事》卷二〇、《唐才子传校笺》卷二。傅璇琮有《李颀考》、谭优学有《李颀行年考》。

猜你喜欢

  • 论诗诗

    诗类名。是评论诗歌艺术的诗作。运用诗歌形式论述诗歌艺术,或阐发诗学理论,或品评作家作品,这种风气,至唐代而始盛。约有二类:一、用绝句论诗,肇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后代追踵者甚多,如王若虚《论诗诗》,元

  • 翛翛

    ①象声词。多形容风、雨之声。王建《江南杂体二首》之一:“江上风翛翛,竹间湘水流。”②高长貌。项斯《和李用夫栽小松》:“即耸凌空干,翛翛岂易攀。”

  • 杜律诗话

    清陈廷敬撰。凡二卷。此书载入陈氏之《午亭文编》,只选杜诗七律,共55首,多系名篇。注释详明,其辨疑驳难,分析章法,独抒己见,颇有新意,故是书颇为当时所推重,仇兆鳌《杜诗详注》屡屡引及陈氏之说。有康熙间

  • 马希振

    【介绍】: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五代时楚王马殷长子。后唐明宗时曾官武顺节度使。长兴元年(930),其弟马希声继立,希振遂为道士。《十国春秋》有传。《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存其与何致雍、僧贯徽联句诗1首

  • 寒山拾得诗校评

    钱学烈校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40万字。全书主体包括寒山诗校评(313首)、拾得诗校评(55首)、寒山拾得佚诗校评(10首)三部分。每诗后有“提示”、“注释”、“校勘”三项。书前有孙昌

  • 江笔

    见“江淹笔”。

  • 昆阳举

    见“昆阳功业”。

  • 令狐殻士

    【介绍】:即令狐楚。

  • 房兵曹胡马诗

    【介绍】:一作《房兵曹胡马》。杜甫作于开元末年。诗极赞房兵曹胡马之奇,亦为自身写照。明人张綖曰:“前表其相之异,后状其用之神,四十字间,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痛快,凡笔望一字不可得。”(

  • 卓侯

    东汉卓茂为人友善仁慈,为密县令时,教化大行,被光武帝封为褒德侯。事见《后汉书·卓茂传》。后喻指循吏。姚合《使两浙赠罗隐》:“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