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武则天

武则天

【生卒】:624~705

【介绍】:

武后,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14岁为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死,削发为尼。永徽初,高宗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六年(655)立为皇后。显庆五年(660),高宗病重,参决朝政。上元元年(674)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尊为则天大圣皇帝,徙居上阳宫,寻卒,谥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能诗善文,对唐诗发展起过推动作用。《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补编》补诗3首,诗序1篇。

【生卒】:624—705

【介绍】:

武周皇帝。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士彟女。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后,削发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载初二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徙居上阳宫,去帝号。是年冬卒,谥曰则天大圣皇后。天宝八载(749),定谥则天顺圣皇后。在位十六年,实掌国政四十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多种,撰有《垂拱集》一百卷及《金轮集》十卷,俱佚。《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三首、诗序一首;《全唐文》存文六十六篇,《唐文拾遗》及《续拾》补文三十一篇。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

猜你喜欢

  • 崔植

    【生卒】:772—829【介绍】:唐代散文家。字公修。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崔祐甫从子。补弘文生。德宗时为补阙。元和中,为户部郎中。十二年(817),为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十五年(820),由御史

  • 郎元休

    【介绍】:见郎馀令。

  • 野望

    【介绍】:①(全)王绩作。东皋为王绩的归隐之所。这位在人格上期许甚高的诗人,面对薄暮时分山村的静谧安详,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其中,我们既可以看到陶渊明的身影,还可以听到盛唐之音的先声。清王尧衢说:“格调

  • 转韵

    又称换韵。唐诗的转韵,可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一首诗中随便押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而不论这些韵部在实际读音上有多大差别,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就多次换韵,张荐《奉酬礼部阁老转韵离合见赠》诗亦属此类

  • 晁采

    【介绍】:字试莺,大历时女子。与邻居男子文茂相爱,以诗酬唱,后为夫妇。《全唐诗》录其诗22首。

  • 入律古风

    唐代近体诗定式以后,诗人作古体诗,有些诗句合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有的甚至还合乎对仗格式,具备近体诗的一些特点,这种诗被称为入律古风。一般的,五言古诗及一韵到底的七言古诗入律者较少,七古转韵诗入律者较多

  • 张叔政

    【介绍】: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70)在浙东节度幕,与鲍防、严维等人联唱。《全唐诗》存联句1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联句3首。

  • 屈原与杜甫

    吴其敏著。1953年香港上海书局出版。本书分两篇。第一篇写屈原,第二篇写杜甫,互相独立。该书篇幅短小,行文简洁,可视为屈、杜二人的小传。

  • 绕指柔

    《文选·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吕延济注:“百炼之铁坚刚,而今可绕指。自喻经破败而至柔弱也。”后因以“绕指柔”喻指刚强之人历经挫折而变得柔韧。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厌见今

  • 韦应物

    【生卒】:735?~792?【介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排行十九。出身名门望族,十五岁即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安史乱后,失职流落。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德宗建中二年(781)擢尚书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