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登楼

登楼

【介绍】:

①(全)朱斌作。题注:“一作王之涣诗。”而在题王之涣作《登鹳雀楼(全)》诗下注云:“一作朱斌诗。”按:此诗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国秀集》卷下,作“处士朱斌”诗,题为《登楼》,与《登鹳雀楼》诗只异一字,“一层楼”作“一重楼”,余均同。而《国秀集》卷下又收王之涣诗三首,不及此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二二引唐人所著《翰林盛事》则云:“朱佐日,(吴)郡人。两登制科,三为御史。……天后(武则天)尝吟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北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问是谁作?李峤对曰:‘御史朱佐日诗也。’赐彩百匹,转侍御史。”而《吴中人物志》卷七又云此诗为朱佐时作。芮挺章为玄宗时人,据考朱斌、朱佐日、朱佐时、王之涣皆同时人。故当依《国秀集》作朱斌诗为是。诗前二句写登楼所见,白日西沉,黄河东流,是实写地势之高,所见之远;后二句则转为虚笔,原来前之所见,并非最高处所见,暗中将楼之高更推进一步,更上层楼的景致,则留待读诗人自家想象。整首诗写得气势阔大,有包举一切之概,后二句更以其蕴含哲理,成为千载传诵的名句,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②(全)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在成都作。东汉末年王粲伤乱离而作《登楼赋》,诗题取意于此。“万方多难此登临”一句,为全诗纲领,余则皆从此生出。“花近高楼”,本可凭高饱览大好春色,却说“伤客心”,盖因正当“万方多难”之故。颔联写景虽气象雄伟,但浮云苍狗变幻,宛如多难人生,世事无常,睹景伤景,遂引出以下吐蕃陷京,代宗幸陕,寇盗相侵,国难孔急等情事。登高抒怀,抚今追昔,遂有后主祠庙,聊吟《梁甫》之深慨。情甚悲郁苍凉,但因作者取景壮阔,故虽伤心而无衰飒之气,又因作者爱国情深,坚信“北极朝廷终不改”,故情虽伤而不流于悲观。纪昀曰:“何等气象!何等寄托!如此种诗,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瀛奎律髓汇评》卷一)③(全)羊士谔作。此诗当是元和三年(808)诗人被贬为巴州刺史以后所作。诗题为“登楼”,前三句则纯然写景,末句方点出“登楼”,感秋风而思故园之情俱在不言之中,笔法含蓄高妙,写景而有情致。

汉末王粲避乱居荆州,作《登楼赋》,抒发感时思乡之情。后因以“登楼”为客居异乡而思归之典。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之五:“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猜你喜欢

  • 拥愁含恨

    谓满怀愁恨。李郢《罗敷东馆亭下流泉云至前山拥咽经岁移时掬弄惆怅成章》:“惆怅无人为疏凿,拥愁含恨过年年。”

  • 八威

    道教以八卦配八方,八卦神即八方神,曰“八威”。见《黄庭内景经·黄庭》。吴筠《游仙二十四首》之二三:“八威先启行,五老同我游。”

  • 楚峦

    【介绍】:五代诗僧。一作晓峦。生卒年、籍贯不详。五代前蜀时,居蜀中。曾寄诗卷给齐己,已有《酬西川楚峦上人卷》。后蜀时尚在世。工草书,与昙域并称。能诗,有《僧楚峦诗》一卷,著录于《宋史·艺文志七》,已佚

  • 百岁诗

    诗歌。唐释悟真撰。敦煌遗书存三种抄本:(1)S930残卷,卷端“诗序”云:“河西都僧统赐紫沙门悟真,年逾七十,风疾相兼,动静往来,半身不遂,思忆一生所作,有为实事”;“自责身心,裁诗十首,虽非佳妙,狂

  • 霞裙月帔

    以云霞为裙,以明月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韦庄《天仙子》词:“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

  • 碧落

    道家指天。杨凭《赠马炼师》:“心嫌碧落更何从,月帔霞冠冰雪容。”

  • 陶元亮

    即陶潜。潜一说字元亮,故称。贾岛《送南康姚明府》:“却笑陶元亮,何须忆醉眠。”参见“陶潜”。

  • 爰丝

    即袁盎。他因劝阻汉景帝立梁孝王为太子而为梁王的刺客杀害。吴融《偶题》:“莫道精灵无伯有,寻闻任侠报爰丝。”参见“袁丝伏剑”。

  • 薛纪化

    【介绍】:见薛昭纬。

  • 柏途

    《汉书·东方朔传》:“郭舍人以隐语‘老柏途’问朔,朔曰:‘老者,人所敬也。柏者,鬼之廷也。途者,渐洳径也。’”后以“柏途”指诙谐的隐语。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善幻迷冰火,《齐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