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诗人。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生卒年不详。宰相韦嗣立子。玄宗开元四年(716),选调鄄城令。玄宗殿试安民策一道,预试者二百余人,济策第一,荣擢畿县醴泉令。累迁库部员外郎,幽州别驾。二十
本谓美味食物。《礼记·内则》有事亲“慈以旨甘”之语,故又指孝敬父母的食物。韩愈《嗟哉董生行》:“入厨具甘旨,上堂问起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被解职,奔魏,又赴楚,为将而无功,常说是因为没有赵国人可以任用。后因以“怀赵”作思念故国之典。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才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顾土
汉代丙吉与魏相二人的并称。汉宣帝时,魏相为丞相,丙吉为御史大夫。二人相友善,同心辅政,以宽厚好礼知名。后丙吉继魏相为丞相。见《汉书·魏相丙吉列传》。裴度《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摄事》:“运偶唐虞盛,情同
诗歌流派。中唐孟郊、韩愈、卢仝、马异、刘叉、姚合、贾岛等诗人,作诗富有个性,多有崇奇尚怪、避熟就生倾向,彼此之间又有交往,形成一个诗歌流派。其中以韩愈、孟郊成就最著,后人称之为“韩孟诗派”。
人名。商纣王叔父,官少师。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冒死强谏。纣王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将比干剖腹挖心而死。事见《史记·殷本纪》。后多以喻死谏的忠臣。李白《古风》之五一:“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选集。明张之象编。二十六卷。是书专选唐君臣唱酬之作,起自武德,迄于开元,凡收诗一千余首。前有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何良俊序,谓,自天宝以降,风格渐卑,其音亦多怨思,故削而不录。该书以类编次,共选帝
【介绍】:见吕岩。
汉语声调之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其他三声皆为仄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讲求平仄是我国诗、词、曲等文学体裁较重要的特
犹流寇。韩愈《送张侍郎》:“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