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行路难三首

行路难三首

【介绍】:

①(全)李白作。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七〇列于《杂曲歌辞》,并引《乐府解题》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古辞已佚。六朝以来,拟作甚多。今存最早的是鲍照《行路难》十八首。胡震亨云:“《行路难》,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古辞亡,鲍照拟作为多,白诗似全学照。”(《李诗通》卷三)第三首宋本注云:一作“古兴”。三首诗彼此相联,密不可分。第一首感叹虽仕路多端,而自己却终无路可走;第二首写世无燕昭王那样的明主,无人赏识重用自己;第三首历举古代贤达不得善终的故事,表示自己对仕途的绝望。三诗皆以“行路难”来感叹仕途之坎坷险恶,决心隐遁远去,当作于天宝初李白辞京之后。《唐宋诗醇》卷二云:“冰塞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盖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三诗写得纵横捭阖,迭荡生姿,奇气沛然。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②(全)顾况作。《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大多描写世路艰难和离别的悲伤,常以“君不见”为首。本组诗就写处世之险,人生之艰。第一首写世情淡薄,挚友难交;第二首慨叹人生易老,青春难驻;第三首写生必有死,神仙长生之事难以期待。语言通俗,意境显豁,充满哲思禅理。③(全)柳宗元作。《行路难》是古乐府旧题。柳宗元用以歌咏时事,反映当时的政治斗争。第一首借夸父和竫人两形象,对革新派和腐朽势力加以褒贬。第二首以乱采滥伐为喻,影射腐朽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迫害,对人才的摧残。劝谕统治者爱惜人才,举贤任能。第三首写时宜、境遇对人之贵贱的影响,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喟。韩醇《诂训柳集》卷四三云:“三诗皆意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如北方之短人,亦足以终天年。盖自谓也。中篇谓人才众多,则国家不能爱养,逮天下多事,则狼顾而叹无可用之材。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意也。下篇谓物适其时则无有不贵,及时异事迁,则贵者反贱。……盖言其前日居朝而今日贬黜之意也。当是贬永州后作。”汪森评曰:“音节古,色泽鲜,绝去纤、伪二种流弊。”(《韩柳诗选》)日本近藤元粹亦云:“寓意托深,议论亦甚正,虽然子厚言此,盖未知其罪过也。”(《柳柳州诗集》卷四)

猜你喜欢

  • 道镜

    【介绍】:高宗时净土宗僧人。《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偈22首。

  • 郑虔纪念馆

    在浙江省临海市城关望天台八仙岩。原为郑户曹祠,又称广文祠,约建于唐广德二年(764)。郑虔字若齐,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天宝九载授广文馆博士。天宝末迁著作郎。至德二载(757)被贬台州司户参军。时台

  • 萧曹

    萧何和曹参。二人为辅佐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曾先后担任过丞相。后借指功绩卓著的大臣。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十二:“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 灵武

    唐时县名。在今宁夏灵武西北。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在灵武自立为帝,收兵伐逆,是为肃宗。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 永明宗照大师

    【介绍】:见延寿。

  • 咒岭出泉

    相传晋时西域名僧昙无谶精通咒术,能念咒从石上出水。事见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二。后用作咏泉之典。王维《游悟真寺》:“掷山移巨石,咒岭出飞泉。”

  • 庄舄吟

    庄舄,战国时越国人。仕于楚,病中思乡而吟越声。见《史记·张仪列传》。后以“庄舄吟”指思乡之情。李德裕《夏晚有怀平泉林居》:“岂待庄舄吟,方知倦羁旅。”

  • 太昊

    即伏羲氏。传说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号太昊,死后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为主管春天的天帝,故诗文中多用以咏春天。姚合《杏园宴上谢座主》:“得陪桃李植芳丛,别感生成太昊功。”

  • 林元籍

    【介绍】:台州(今浙江临海)人。与郑虔同时,曾从虔学诗。《全唐诗补编·续拾》于郑虔后附诗1句。

  • 山中访道者

    【介绍】:于鹄作。诗题一作《入白芝溪寻黄尊师》。诗写山中寻仙访道的艰险经历及见到“神仙宅”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企羡隐逸、超然世外的思想情怀。明徐献忠曰:“于鹄习隐,多高人之意,故其诗能有景象。《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