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台湾抗日义勇军

台湾抗日义勇军

台湾绅民反抗日军割占台湾的武装。《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台湾绅民奔走相告,集会抗议割台,联名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895年6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日)清政府派大臣如期割台。越后五日,日军攻陷台北。全台各阶层绅民纷纷组织义勇军,数十人至数千人不等,仅台中一带招募义勇军就达三十七营之多,最著名的首领有新竹、苗栗等县的吴汤兴、徐骧和姜绍祖等。各地义勇军积极配合刘永福黑旗军英勇抵抗日军。是年6、7月间新竹义勇军坚持战斗,牵制日军达两月之久。日军后在大甲溪被伏击, 死伤累累。在彰化,义勇军和清军坚守八卦山,轰伤日军师团长、亲王北白川能久中将,毙山根信成少将。在争夺八卦山的战斗中,吴汤兴阵亡,义勇军与黑旗军配合曾一度光复云林,并进围彰化城。在保卫台南曾文溪的战斗中,徐骧领导的义勇军大部战死,10月21日(九月四日)台南失陷。在两个多月之中,义勇军协同清军作战一百多次,抗击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舰队,打死打伤日军三万二千人。为保卫台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猜你喜欢

  • 河中府战役

    蒙古灭金重要战役之一。元光元年(公元1222年)九月,木华黎派金降将石天应率军围攻战略重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谋以西控关内,东取河南。水手出身的金新任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侯小叔,亲率

  • 金朝

    朝代名。俗称金国。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阿骨打在领导抗辽斗争节节胜利的基础上,于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称帝,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俘天祚帝,灭辽。天会五年,灭北宋

  • 大林牙院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掌文翰之事,代皇帝修文告,监修国史等。相当汉族王朝之翰林院。设北面都林牙为其长。其下有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左、右林牙等官。多拣选学识文才出众者充任。

  • 第二次公车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继第一次公车上书之后,于百日维新前夕再次联合应试举人上书请愿。1898年1月22日(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一日)侵占胶州湾的德军闯入即墨县孔庙,将孔子塑像四肢毁坏,孟子塑象双目

  • 石门之战

    战国中期秦与三晋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进行的战役。周显王五年 (公元前364年),秦献公派章��与三晋(仅指魏)之师战于石门,秦大胜,斩首六万,周天子亦使人祝贺。

  • 大小和卓木叛乱

    大和卓木布那敦和小和卓木霍集占在新疆的叛乱活动。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被清军击败后,南疆维族的宗教首领玛罕木特管理着南疆。不久,策妄阿拉布坦势力强大起来,再度征服南疆,玛罕木特被俘,拘禁于伊犁,他的儿子布

  • 吴(孙吴)

    三国之一。东汉末年,孙策率兵渡江进取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俗称此段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占有江东六郡之地。孙策死后,弟孙权继为首领,不断向南扩展势力,占据了今广东、福建和湖南大部分

  • 字院

    西夏朝廷文翰机构。大庆二年(公元1037年),西夏仿唐宋翰林学士院之制,分设夏字院(又称国字院)和汉字院,作为文翰机构。凡送达宋朝的公文皆由汉字院以汉文字撰拟,旁列夏文字以为对照;凡国内诰牒文书皆由夏

  • 南坡之变

    元英宗硕德八剌南坡(今内蒙古正蓝旗东)被害事件。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正月,仁宗死。三月,英宗即位。英宗自幼受汉族文化影响,即位后决意革新政治,推行“汉法”。当时仁宗之母答己太后与右丞相铁木迭儿互

  • 大足教案

    四川大足县人民于1886、1887年(光绪十二、十三年)在灵官庙会期间连续捣毁龙水镇等地教堂。1890年 (光绪十六年)法国教士重建教堂峻工后,强令大足知县桂天培严禁庙会期间迎神赛会,并派兵守护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