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

明神宗时期张居正主持的改革。张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 世宗时进士,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入内阁,神宗即位后,代高拱为内阁首辅。因神宗年幼,国事都由张居正主持。其时军政败坏,财政破产,阶级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严重。为巩固地主阶级专政, 张居正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进行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 “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他针对上下姑息为政,百事推诿的腐朽吏治,提出“考成法”,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官吏的“用舍进退,一以实功为准”,裁汰了一批因循守旧的官僚。在军事上加强边防要塞。调抗倭名将戚继光守蓟门,派李成梁镇辽东。同时,张居正还积极采取与蒙古族加强政治经济联系的政策,使明朝北部长期保持安定的局面。在经济上,清丈土地,改变赋役制,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下令清查全国土地,限三年完成,清查结果,垦田数达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较孝宗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增加近二百八十多万顷。在清查全国土地的基础上,实行赋役改革。万历九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张居正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起用治河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张居正改革,在富国强兵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但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而遭到强烈反对。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不久,遭权门攻击,家产被抄,家族遭迫害,改革措施渐被破坏。

猜你喜欢

  • 后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慕容垂建立。淝水战后不久,慕容垂即与苻氏前秦政权决裂。燕元元年(公元384年),慕容垂于荥阳(今属河南)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随即引兵二十万,东下进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前秦

  • 中台

    官署名。即尚书省。东汉时称尚书台,或中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又称中台,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称。武则天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再称中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复旧称。参见“尚书

  • 秦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的刑法。商鞅变法时,把李悝在魏国制定的《法经》移植到秦国,改称《秦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国原有刑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国有关的法律条文,对秦法加以修订、扩充,制定了一套更加严密

  • 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 系指杨业及其投身于抗辽、抗西夏事业的子孙们。业,一名继业,本名重贵,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初为北汉名将,赐姓刘,在抗辽抗宋战争中屡建功勋,号称“无敌”。北汉亡,归宋,复姓杨。任为右领军卫

  • 百家争鸣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各学术派别互相争辩,竞相发展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反映在意识形态上,便是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道、法、兵、墨、名、阴阳、纵横、农、杂

  • 三司

    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①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②唐代重要刑狱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官会审,称为三司;③唐末、五代、北宋最高财政机构。合盐铁、户部、度支为一,统筹总掌全国财政。号为三司

  • 邺都兵变

    五代时,后唐侍卫亲军拥李嗣源为帝的事变。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听信伶宦谗言,冤杀大将郭崇韬、朱友谦之后,功臣勳旧人人自危,军校士卒忿忿不平。这时,发生了魏博兵士推军校赵在礼为首,据邺

  • 北南大王院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原为契丹迭刺部夷离堇。天赞元年(公元922年),太祖以迭刺部势强难制而析为北院、南院,分置夷离堇。太宗时升北、南院夷离堇为王,因设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分置大王、知大王事及都统军司、

  • 钟明亮起义

    元初福建农民起义。首领钟明亮,畲族,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人(一说广东循州人)。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冬,钟明亮率汀州畲民起义,拥众十万。至元二十六年,起义军攻赣州,袭宁都,据秀岭,声势甚大。

  • 皮室军

    辽禁军精锐部队。皮室,契丹语,意为金刚,取其坚强之意。分为左、右、南、北、中五军。为辽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