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徐寿辉、彭莹玉起义

徐寿辉、彭莹玉起义

元末南方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以红巾为号,故又称红巾军大起义。首领徐寿辉,又名真一(一作真逸),罗田(今属湖北)人,布贩出身。首领彭莹玉,又名彭翼,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十岁入慈化寺为僧,后以白莲教组织群众,并用矿泉为人治病,深受群众拥戴。顺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彭莹玉与弟子周子旺率众起义,兵败后亡走淮西,进行秘密传教活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夏,彭莹玉及其徒赵普胜等起兵巢湖。八月,徐寿辉与麻城(今属湖北)铁工邹普胜起兵蕲水(今湖北浠水)。十月,徐寿辉称帝,建都蕲水,国号天完(一说国号宋),年号治平。次年,天完军在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连连取胜。起义军以“摧富益贫”相号召,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至正十三年五月,元江浙、河南、江西数省官军大举围剿,天完军所占城池未及巩固,大都得而复失。年底,都城蕲水失陷,徐寿辉败走黄梅山区和沔阳湖中。至正十四年,元军主力在高邮之战中为张士诚部大败,天完军势力再起。至正十五年,天完军倪文俊部迅速攻占沔阳(今湖北沔阳西南)、武昌、汉阳。至正十六年正月,天完军迁都汉阳。倪文俊自恃功高,图谋杀徐寿辉自立。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为部下陈友谅所杀。至正十八年,陈友谅在江西攻城拓地,进展迅速。徐寿辉拟迁都龙兴(今江西南昌),为陈友谅所阻。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徐寿辉率众自汉阳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陈友谅伏兵城外,尽杀徐寿辉部属,只迎徐寿辉入城。至正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并自称皇帝,改国号汉,建元大义,天完政权覆亡。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在长江流域长期坚持反元斗争,为推翻元朝黑暗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 太初改历

    汉武帝时修订历法之事。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颁行颛顼历。颛顼历用四分术,以十月为岁首,岁终置闰月。汉承秦制沿用未改。由于所用历法行用时间太久, 日月差数无法校正,甚至出现“朔晦月见,弦望满亏”的现象,年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简称《十九信条》。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而颁布。武昌起义爆发,湘、陕等省相继响应,清政府受到极大震动。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与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联名

  • 景龙之变

    太子李重俊率兵诛武三思事件。中宗复位之后,韦后私通武三思(武则天之侄),将其女安乐公主嫁武三思次子武崇训,相互勾结,左右朝政,排斥打击废武复唐的功臣张柬之等。韦后因太子李重俊非其所生,欲废之。武三思、

  • 黄华起义

    元初福建农民起义。首领黄华,建宁政和(今属福建)人。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黄华组织盐夫,并联络建宁(今福建建瓯)、括苍(今浙江丽水)民众及畲族女首领许夫人举行起义。至元十七年,黄华一度降元,被

  • 维扬之变

    指南宋朝廷南奔扬州,又自扬州狼狈渡江遁逃避敌一事。赵构重建宋朝后,不敢返回故都开封。遂采纳妥协派汪伯彦、黄潜善建议,于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月逃往扬州避敌,惶恐失据,委国政于汪、黄,做继续南逃的

  • 建炎中兴

    指赵构称帝重建宋朝一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四月间,占据开封的金军立宋降臣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及后妃臣僚等三千余人北返,北宋灭亡。四、五月间,宋原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在一部分残余

  • 空印案

    明初,太祖朱元璋惩处地方官吏的案件。明制,每年地方布政司、府、州、县派计吏到户部核算钱粮、军需等。因为道远,计吏都带有事先盖着官印的空白文册,如户部判其钱谷数字不符,便重新填写。洪武九年(公元1376

  • 羌族起义

    又称西屯之役。东汉后期西北地区羌族人民的起义。羌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东汉初,羌人内迁,汉光武帝刘秀置护羌都尉,主管羌人事务。羌人内迁,与汉人交错杂居,有利于羌人文化经济的发展,但却遭到东汉郡县官吏和

  • 白头军抗清斗争

    清初太湖地区人民的反抗斗争。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清军南下,吴江进士吴易聚众一千多人在太湖边的长白荡抗清,湖上义师纷起响应。农民和渔民领袖赤脚张三、毛二等首先率众参加起义。起义军头裹白布,人称

  • 李辅国政变

    宦官李辅国在安史叛乱、玄宗入蜀时,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自任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更名静忠为辅国,奏章军符皆由其掌管。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太上皇李隆基死,肃宗病重,乃命太子李豫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