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钟相杨么起义

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领导者为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巫教首领钟相和龙阳(今湖南汉寿)农民杨么(本名太)等。自徽宗时,钟相即以行医为名,利用宗教组织农民,宣传“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自谓“有神灵与天通, 能救人疾患”,深得远近人民拥护,被称为“老爷”、“天大圣”。如此二十多年,逐渐形成以其家乡武陵县唐封乡水连村为中心的根据地。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春,组织义军三百人,命其子钟昂(一作钟子昂)率领北上抗金勤王。被遣返后,适逢金军及南宋溃军孔彦舟部在湖湘地区轮番骚扰掳掠,地主、官府也加紧搜刮人民。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遂以三百勤王义兵为骨干,聚众起义,很快占领鼎(治今湖南常德)、澧(治今湖南澧县东)、潭(治今湖南长沙)、峡(治今湖北宜昌)、岳(治今湖南岳阳)、辰(治今湖南沅陵)等州所属十九县,众至数十万人。遂称楚王,国号大楚,年号天载(一作天战)。立子昂为太子, 设官分职,建立了起义政权。义军所至焚毁官府、寺庙及豪右之家,镇压官吏、反动儒生、僧道、巫医、卜祝之人。斥宋朝法制为“邪法”,谓镇压地主官吏为“行法”,称剥夺地主豪富财产为“均平”。对地主手中的部分土地实行剥夺,或虽不剥夺而令地主“出纳租课”。至三月间,遭孔彦舟暗算,兵败,与子昂被俘牺牲。六月,部将杨么、夏诚、周伦等结大寨于龙阳。绍兴三年(1133)四月,杨么被推为总领袖,称大圣天王,立钟相少子子义为太子,有众二十万。实行兵农相兼,陆耕水战。打造多种型式战船,训练强劲水军,屡败官军。继续坚持实行钟相的革命政策。势力范围东起岳州,西达鼎、澧二州,北至公安(今湖北今县),南抵长沙界内。多次拒绝南宋招安和伪齐所谓“联兵灭宋”、“分地而王”的引诱,表现了严正的革命立场。绍兴四年八月,南宋派岳飞率部前来镇压起义军,采用破坏生产、经济封锁、招降纳叛与军事进攻几手并施的策略。绍兴五年六月,因叛徒黄佐、杨钦等出卖,杨么大寨始为岳军所破,么战败投水被俘牺牲。此次起义,前后坚持斗争达五年多,为宋代较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

猜你喜欢

  • 郡国制

    汉初地方行政组织。汉初刘邦错误地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认为秦朝未封子弟为辅佐,故二世而亡。刘邦在铲除了异姓诸侯王之后,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形成了郡、国并存的形势。郡直隶中央政府,王国则由诸侯王统治,实

  • 中英隆吐山之战

    西藏爱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的著名战役。1886年(光绪十二年),英印政府官员马科蕾所组织的包括百余名武装人员的“使团”,集结大吉岭,待命入藏。西藏地方政府得知后,派兵在我方隆吐山设防驻守。后来,英国放弃

  • 节度使之设

    唐初沿隋旧制,在一些重要地区设总管,总揽数州军事。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总管为都督,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以后,行军即称总管,本道即称都督。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十月薛讷为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

  • 伊阙之战

    战国时秦战败韩、魏联军的战役。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韩将公孙喜率军和魏军联合抗秦,秦左更(第十二级爵位)白起率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东南龙门)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公孙喜,拔五城

  • 夜郎附汉

    夜郎,古代地方政权名。辖境包括今贵州大部及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其民从事农耕,以夜郎侯为君长。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命唐蒙为郎中将,出巴蜀,见夜郎侯多同,相约设置官吏,使其子为令,设犍为郡。

  • 镇抚司

    官署名。属锦衣卫,分南北二部。南镇抚司只理“本卫刑名及军匠”,北镇抚司专理诏狱。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增铸北司印信,一切刑狱都直接向皇帝请示报告,锦衣卫长官不得过问。镇抚司官小权重,用法严刻,为

  • 两淮交子

    简称淮交,又名两淮会子。南宋淮南东路、淮南西路通行的一种纸币。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诏以铁钱为币值本位,印造二百、三百、五百、一贯四种共四百万贯交子,限两淮地区使用。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

  • 定川寨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好水川战役后,西夏继续攻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闰九月,西夏发兵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命副总管葛怀敏督率诸寨兵抵御。西夏诱宋军主力至定川寨(今宁

  •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传说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互相谦让,不受君位,被视为贤人。后听说周文王尊重贤才,相随投奔到周。周武王伐商,二人认为周以臣犯君,不义,乃于周武王军前叩马而谏,未被采纳。武王

  • 嫪毐之乱

    战国末年,秦国宦官嫪毐(音lao ai)发动的叛乱。嫪毐因得到太后宠幸,擅作威福,有家僮数千人,舍人千余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居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又以河西太原郡(治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