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戴礼记》正误

《大戴礼记》正误

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都(今江苏江都)人。乾隆拔贡生,家贫,侍母至孝,以母竟不与科举,绝意仕进;治经宗汉学,于清代诸儒最佩服顾炎武、阎若璩、梅文鼎、胡渭、惠栋、戴震。治古文不取韩、欧,以汉魏六朝为则。毕沅总督两湖,聘入幕;曾于浙江文澜阁校《四库全书》,卒于西湖僧舍;著有《广陵通典》《周官征文》《左氏春秋释疑》,而《述学》内外篇尤有名。是书为校正《大戴礼记》谬误之作,或正篇数,或正字句,苟有所得,悉行录出。其正篇数者,如称“《六艺论》戴德传传记八十五篇,司马贞曰:‘《大戴》合八十五篇,其四十七篇亡,存三十八篇,’《崇文书目》《大戴礼记》十卷,三十五篇,又一本三十三篇,《中兴书目》今所存止四十篇,其篇第始三十九编,次不伦也,四、五两卷,《曾子》十篇,卷九卷十一两卷,即《汉书·艺文志》之《孔子三朝》七篇,皆各自成书”云云。于篇数之外,又逐篇与其它载籍互校异同,如于《大戴》原书《王言》第三十九云:“与《家语王言解》大同小异”,于《哀公问于孔子》第四十一云:“《礼记·哀公问》篇同,自章首至‘然后能以其教百姓’,《家语·问礼》篇有之,‘孔子待坐’以下,《家语·大婚解》略同。”其书正字句之处尤多,略举一例,《王言》第三十九,原文有“是不出而外乎”句,汪氏正云:“,《家语》作化”。全书引用浩博,以证其非,于《大戴礼记》之研究可谓披荆检棘,开一坦途。是书最早刊于《汪容甫所著书》中,后有《皇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双佩斋文集

    四卷。《骈体文》一卷。《诗集》八卷。附《补梅书屋遗诗》一卷。《金陵杂咏》一卷。清王友亮(1742-1797)撰。王友亮,字景南,号葑亭,斋名双佩,江西婺源人。清文学家。乾隆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通政司

  • 说文释例

    ① 二卷。清江沅(1767-1838)撰。江沅字子兰,一字铁君,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江声之孙,能绍其家学。师事段玉裁,段氏很器重他,撰《说文解字注》多与之商榷。著作除是书外,尚有《说文解字音韵表》。

  • 古今乐录

    一卷。陈释智匠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释智匠生平事迹不详。原书《隋书》载作十二卷,《唐书》作十三卷,早已亡佚。马国翰据《太平御览》、《初学记》、《吴淑事类赋》等书辑得,成一卷,著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

  • 韩诗

    ① 不分卷。原未注明撰著者姓名,实为清宋绵初所撰三卷本《瓞园经说》的第二卷。高邮王士濂将其刊入《鹤寿堂丛书》时,不知何故将此卷独列出来,又用该书第一篇篇名来称其全书,造成后人读解困难。宋绵初,事迹见前

  • 春秋三传折中

    一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作者认为向来言《春秋》三传的学者往往喜言其异而不言其同,于是调合三传,进行折衰。该书持论多主观臆说,往往依违《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之间,强作调人,见解新奇

  • 芳洲集

    十卷。明陈循(1385-1462)撰。陈循,字德遵,号芳洲,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宣德间进学士,正统十年(1445)以翰林学士入内阁典机务,累迁户部右侍

  • 澄怀录

    二卷。南宋周密撰。周密生平事迹详见《齐东野语》。此书主要采录唐宋诸人所记登涉之胜与旷达之语,汇为一编。书中所记皆节录原文,并注明所取之书于其下。体例略仿《世说新语》而稍有变更。可资参考。今有《榕园丛书

  • 龙洲词

    一卷。宋刘过(1154-1206)撰。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太和(今安徽泰和)人,一说庐陵(今江西吉水)人,光宗、宁宗时,以诗游谒江湖间。与辛弃疾交游甚密,韩侂胄派他出使金,因泄密被逐,遂以贫困终生

  • 平度州乡土志

    十五卷。清张世卿修,王崧翰纂。张世卿,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平度州知州。王崧翰详见光绪《平度志要》。光绪末年,创行新政,废科举,立学校。由于各小学无完善的历史地理教科书,就由学部立纲分类,命各县作

  • 中复堂全集

    十种,九十七卷。清姚莹(1785-1853)撰。姚莹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嘉庆年间进士,曾任福建知县等。在任台湾道时,正值鸦片战争,姚氏积极防御,曾击败英侵略军。咸丰初年任广西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