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玉衡录
四卷。清代蒋伊(1631-1687)撰。蒋伊字渭公,号莘田,常熟(今江苏)人,康熙进士,官至河南提学副使,著有《莘田诗文集》。此书是作者进士及第后向皇帝进献的有关资政方面的书。书前是“进书奏疏”,书中分门编次,共分六十四门,每门中又分“法”、“戒”二类,选取材料从上古到明末,是专门为皇帝施政、行止方面提供“指南”性质的书。“玉衡”取自司马迁《天官书》中的说法,即“玉衡”就是北斗七星的“杓”,意思是“指南”的星座。
四卷。清代蒋伊(1631-1687)撰。蒋伊字渭公,号莘田,常熟(今江苏)人,康熙进士,官至河南提学副使,著有《莘田诗文集》。此书是作者进士及第后向皇帝进献的有关资政方面的书。书前是“进书奏疏”,书中分门编次,共分六十四门,每门中又分“法”、“戒”二类,选取材料从上古到明末,是专门为皇帝施政、行止方面提供“指南”性质的书。“玉衡”取自司马迁《天官书》中的说法,即“玉衡”就是北斗七星的“杓”,意思是“指南”的星座。
一卷。清张惠言撰。张氏认为,易气应卦必以其象,乃据消息以推时训,本《虞氏易象》发明占候之义。并对七十二候详细诠释。今存《茗柯全书》本。
九卷。清董肇勋(生卒年不详)编纂。董肇勋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约清初康熙、乾隆时在世。曾在浙江东阳做过地方官。作者曾在东阳居久,“窃见风诗一脉犹存岘山画水间”,且欲使“一邑风雅之遗征长存”,于是广搜
四卷。撰者生卒年均不详。《师主篇》其撰者传说不一,汉译本不只一种,最早译本阳玛诺译,多为《经世金书》。此书共四卷,书前有耶稣会后学李友兰序,称此书名为《经世金书》,或遵主圣范。译文不太通俗,使学者不能
五卷。清林尚葵、李根(二人生卒年不详)同撰。尚葵字朱臣,莆田(今属福建)人。李根字阿灵,一字云谷,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工画佛像,精篆籀小楷。此书用朱墨二色,校以四声部次,朱书古文篆籀之字,墨书楷字
一卷。旧题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卷末有悔馀老人跋,称“竹坨自粤游回,钞鹤山笔录一卷见示,予意必陈腐满纸,漫不省也。近因笺注苏诗,试取检阅,则见辨核纪录
八卷,《续稿》十卷。明薛章宪(约1497年前后在世)撰。章宪,字尧卿,自号浮休居士,江苏江阴人,生卒年不详。少为诸生。隐邓旸溪上。洽闻博物,性喜山水。著有《鸿泥堂小稿》。《小稿》刻于明正德丁丑(151
二集,二十一种,五十七卷。清叶德辉(详见《郎园先生全书》)编。从书所收如阮元《三家诗补遗》三卷,世无传本,叶德辉于京师得其手稿本,仪征李氏为之刊行;周春《尔雅补注》四卷,是《松霭遗书》未刊著作之一,此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其书割裂摘取旧文,分类编辑。字句陈因,许多牵强凑就。其书的标目尤为鄙陋。如将字类、必字类之属,都自为一门。只是剽窃他书之活套而已。
三十二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案张邦基《墨庄漫录》,称崔伯易有《金华神记》,编入《圣宋文选后集》中。则此乃其前集,在南渡以前。所选皆北宋之文,自欧阳修以下十四人,惟取其有关于经术、政治者,诗赋碑铭之类不载
三卷。清江声(1721-1798)撰。声字叔沄,晚号艮庭,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经学家。其学墨守汉学,著有《尚书集注音疏》、《六书说》等。是书成于嘉庆四年(1799)当时江声已七十九岁高龄。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