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乐田演义

乐田演义

四卷二十回(又有十八回刊本)。清徐震(详见《女才子书》)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又名《后七国志》,叙述战国后期燕齐两国互相攻伐的故事,以燕国的乐毅和齐国的田单为中心,故题《乐田演义》。故事开始于燕哙王禅位于野心家子之,子之登基后施政暴虐,引起齐国来攻。然后写了燕太子平即位为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得乐毅。主体部分是乐毅为昭王出图强之计,隐忍二十八年,乘齐国湣王昏庸、内乱外患之时出兵伐齐复仇,大举获胜。继而写燕惠王中了田单的反间计怀疑乐毅,将其撤换,而田单大摆火牛阵击败燕军。最后以乐毅归赵,修燕赵之好做结。该书在演述这一段历史时,集中描写了乐毅和田单二人。通过燕昭王与乐毅、燕王哙与子之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说明了昏君奸臣误国害民、圣君贤相兴国利民的道理,寄寓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在田单身上,则寄托了不满于清朝统治的汉族知识分子的兴亡之恨和英雄失志感慨。书第十七回写道:“若有贤臣能效力,国家亡了可以兴。”既是总结历史,也是对明亡于清而无人恢复的感慨。总之,该书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内容一般尚符合史实,不涉神魔荒诞,也没有离奇的夸张,和描写孙膑、庞涓斗智的《前七国志》截然不同。全书结构上,也很紧凑完整。但人物性格刻划不够丰满,有时流于直露。该书有啸花轩《前后七国志》合刊本,乾隆四十五年(1780)刊璧园藏板本,上二种皆为四卷二十回,大连图书馆藏。又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文和堂《前后七国志》合刊本。上二种为四卷十八回,天津图书馆藏。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章阁校注本,题《后七国志》。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前后七国志》合刊校注本。

猜你喜欢

  • 向秀周易义

    一卷。辑佚书,晋向秀撰,清孙堂辑,载于《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中。向秀字子期,室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其事见于《晋书》本传,为所谓“竹林七贤”之一。曾注《庄子》,又注《易》。其《易》注早佚,《隋书·经籍志》

  • 历朝诗约选

    九十二卷。清刘大櫆(1698-1779)选辑。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副贡生,师从方苞,为姚鼎推崇,系桐城派重要作家之一。有《海峰文集、诗集》等。《历朝诗约选》为何维朴校,因书第

  • 丰润县志

    ①十三卷。明王纳言修,石邦政、谷九鼎纂。王纳言,字梧月,常州武进人,嘉靖进士,曾任丰润县知县。石邦政,号文衢,丰润县人,嘉靖举人,官陕西延安府同知。谷九鼎,字时举,号还山,丰润县人,庠生。隆庆四年王纳

  • 北新关志

    十六卷。清许梦闳撰。许梦闳,字容斋,汉军人。雍正七年(1729),以织造管北新关监督。是书即为作者在任时,对原有“关志”重新修订而成,其凡例、公署诸图,列于卷首,卷一为建置,卷二为命遣(载历代关官、明

  • 六十四卦经解

    一卷。清朱骏声撰。朱骏声字丰芭,号允倩。吴县人。道光中以举人授黟县训导,以所著《说文通训定声》赏国子监博士衔。不久升迁扬州府教授。著述甚丰。此书于每卦下先列经文,次低一格列彖传、象传,再低一格列各家易

  • 性理大全书

    七十卷。又名《性理大全》。明胡广(1370-1418)等奉敕编辑。胡广字光大,号晃庵,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进士,授修撰,赐名靖。因迎朱棣兵入南京,复名广。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甚得明成

  • 茅山志

    ①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大彬,号玉虚子,钱塘(今杭州)人。延祐中袭封茅山四十五代宗师、洞观微妙元应真人。此书分志诰副墨、三神纪、括神区、稽古迹、道山册、上清品、仙曹署、采真游、楼观部、灵植检、录金石

  • 临法书

    四卷。清陈兆崙(1700-1771)书。陈兆崙,字星斋,号勾山(一作句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进士,后官至乾隆时太仆寺卿。陈兆崙工于书法,尤善临摹,梁闻山曾称赞他的临书不求工而工,不求似而

  • 涌幢小品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1558-1632)撰。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极,别号虬庵居士、平涵居士,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人。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因与魏忠贤相忤,休致还家,著有《皇明史概》、《大政记》、

  • 太极辨

    三卷。元孙自强(生卒年不详)撰。自强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以为“圣人之言约而明,先儒之论详而汩”,而“汉唐以来语焉而弗明,濂洛诸贤明焉而未纯,学者因其辞之纷纭,不以异端傅会于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