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疑山志

九疑山志

①四卷。清詹惟圣撰。詹惟圣,浙江人,康熙元年(1662)由江华县令调任宁远县知县。九疑山旧无志。明万历间邑令蒋镇始创之,历三月而成书。詹惟圣以其书过于简略,因于任宁远知县次年(1663)撰成此书。《九疑山志》清康熙严陵詹氏刻本,共四卷。分为:卷一,形胜,山、峰、岩、岭、江、溪、池、涧、井、湖、洞、石、图画属之。卷二,古迹,神异、建置、人物、游寓、仙释、山猺、土产属之。卷三,祝颂,碑铭、表状、祭文、图记属之。卷四,留题,赋诗、歌颂、乐章属之。兹篇考证较详。其谓九疑,汉书作九嶷。后人改之,谓舜陵之何在,终古存疑。传为舜峰者,渺无真迹,不过以其特立中宫,九峰环抱朝宗矣。即朱明、石城、石楼、峨皇、舜源、女英、箫韶、桂林、杞林九峰之名,亦难详其所自,不过峭壁高深,佳气葱郁。兹篇所记,较郡县志乘详细。其中古迹、祝颂二卷,多存故实。留题卷所载之诗赋乐章,大都为昔贤名作,均称允当。惟人物中记李郃、乐雷发二人事,与九疑山无涉。而游寓之始自许由、彭祖,亦属荒谬。② 四卷。清樊在廷撰。樊在廷,字梅村,湖南宁远人。官清泉县训导。九疑山在宁远县南六十里。明人曾撰《九疑山志》九卷。后代有续修。樊在廷为宁远人,爱九疑山,谓旧志多有失,因就旧志损益变易,增其未备,去其过浮,正其所传讹,而撰成此书。《九疑山志》嘉庆元年(1796)刻本,共四卷。其谓九疑山曰,舜践帝王,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零陵,是为九疑。又谓,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其考较简,然亦有恁。综观全书,条理较清楚,然文字平平,读之乏味。

猜你喜欢

  • 四书小注约编

    四十卷。清郑士范(详见《春秋传注约编》)撰。士范喜讲程朱之学,早年读《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朱子或问》,参之《语类》、《文集》,撰《朱子约编》一书。及读明《永乐四书章句大全》,病其于朱注下双行小注繁芜

  • 读史辨惑

    无卷数,清王建衡撰。王建衡号月梦。威县(今河北省威县)人,岁贡生,侯选教谕,其著作有《读史辨惑》、《任庵语略》、《性理辨义》等。《读史辨惑》一书成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虽然此书是以“读史”为名,

  • 太白剑

    二卷。清姚康(1578-1653)撰。姚康字休那,安徽桐城人。明季诸生,入史可法幕府,后旋归。明亡后,赋闲故里,抑郁而逝。著有《货殖传评》等。《太白剑》即《新唐书·黄巢传》评论集。崇祯之末,闯献兵起。

  • 彤管新编

    八卷。明张之象(1507-1587)编。生平详见《唐雅》辞目。本书以世所传《彤管集》篇帙未备,更为辑补。所收自周迄元计诗歌、铭颂、辞赋、赞诔六百五十四篇,璇玑图一篇,序诫、书记、奏疏、表三十三篇。采掇

  • 朱福州集

    六卷。明朱豹(约1531前后在世)撰。朱豹,字子文,上海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福州府知府。著有《朱福州集》是集为其子朱察卿及其友冯迁所编。所收凡诗三卷,奏疏三卷。朱豹诗学中唐

  •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一百二十卷。乾隆四十四年(1779)奉敕撰。本书《四库提要》作《钦定蒙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书名和卷数均与《四库全书》著录本异。著录本凡王公世袭表十六卷,其中第十二卷为西藏部,第十四卷为哈密、吐鲁

  • 诸经品节

    二十卷。明杨起元(详见《证学编》条)编。杨起元删纂道、释二家之书,汇而成帙,共二十卷。其中道家有《阴符经》、《道德经》、《南华经》、《太元经》、《文始经》、《洞古经》、《大通经》、《定观经》、《玉枢经

  • 四书去郛

    十四卷。清景肇修撰。肇修字纪苑,河南通许(今河南通许)人。是书一唯朱子集注为宗主,而于诸家郛廓见解为之扫去。首有肇修自序,云此乃景氏之一家言。洞彻诸家郛廓,见解一唯集注为宗主,而旁参《或问》、《语类》

  • 拘虚晤言

    一卷。明陈沂(详见《维桢录》条)撰。此书皆为陈沂所著杂说之文,一卷,分三十四条,二千余字。其体例有些近似连珠体,先取两事排比成句,作为比喻,而后阐明其寓意,即不用韵,也不注意修辞,语言朴素、浅显,通俗

  • 易指要绎

    三卷。明方时化撰。时化的高祖方社昌曾著《易指要》五卷,至时化乃取而绎之,故名《易指要绎》。书中每段之下凡称“绎曰”者,都是方时化所写。这是方氏《易》学的第四种书。《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周厚堉藏本著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