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冯评点才调集

二冯评点才调集

十卷。清冯舒(1593-1649)、冯班(1604-1671)评点,由其侄冯武合刊。冯舒字己苍,号默庵,江苏常熟人。明末诸生,清初为人构陷,死于狱中。后人辑有《默庵遗稿》。冯班字定远,号钝吟,冯舒胞弟。与其兄齐名,并称“海虞二冯”,著有《纯吟杂录》。《才调集》为唐诗选集,成书时间约在五代。卷前《序》署“蜀监察御史韦毅集”。本书号称录诗一千首,实九百九十九首。为唐人所选唐诗传本中规模之最,影响亦大。清时,《才调集》的评注本较多。冯舒、冯班本是为其中一种。是书去取大旨,具见冯武所作凡例中。凡所持论,具有渊源,非明代公安、竟陵诸家所可比拟,故赵执信祖述其说。但韦縠之选此集,其途颇宽,原不专主晚唐,故上至李白、王维,以至元、白长庆之体,无不具录。二冯乃以清初风气矫太仓、历城之习,竞尚宋诗,遂借以排斥江西,尊崇昆体、黄、陈、温、李,断断为门户之争,不知学江西者其弊易流于粗犷,学昆体者其弊亦易流于纤秾。除一弊而生一弊,楚固失之,齐亦未得。杭世骏《榕城诗话》亦曰:“戚进士弢言,浙江德清人,每为二冯左袒。予跋其《才调集点本》后曰:固哉,冯叟之言诗也。承转开合,提倡不已,乃村夫子长技。缘情绮靡,宁或在斯,古人容有。细心通才必不当为此迂论。”《四库全书总目》据内府藏本收入存目予以介绍,未见通行本。

猜你喜欢

  • 四书证义笔记合编

    不分卷。明钱大复(生卒年不详)撰。大复字肇阳,江苏太仓人。官山东蓬莱县知事,大学士钱龙锡之父。大复先有《四书证义》,后在蓬莱与诸生论性,解官后,答问诸生,各若干条,别为笔记。其子龙锡合为一编。首有邹元

  • 尚书引义

    六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夫之有《书经稗疏》,其诠释经文,多出新意。而《尚书引义》一书则进一步推衍其说。该书共分五十篇。其注多不拘于经文字句,而常常阐发其意旨,并取后代时事为之纠正。如论《

  • 中庸注

    ① 一卷。清惠栋(1697-1758)撰。栋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栋为惠周惕孙,惠士奇子。著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是书为栋早年所作,

  • 春秋穀梁传集解

    十二卷。范宁(339-401)撰。范宁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东晋著名经学家。据《晋书·范宁传》,范宁少笃学,多所通览。初为余杭令,兴学校,养生徒,风化大行。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侯,征拜中书

  • 研几图

    一卷。旧本题宋王柏(详见《书疑》)撰。是书前有自序云,温习旧书,有未解者,因画成图,沈潜玩索,万理悠然而辐辏。考《宋史·王柏传》虽载伯曾撰《研几图》,但其本不传,元代诸儒亦未尝一字提及此书。至明永乐中

  • 群经引诗大旨

    六卷。清黄云鹄撰。云鹄字翔云,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此书汇集群经中所引诗经文句于一书,逐一解说。云鹄以为易无定解,诗无达诂。只要反复吟咏,自能得诗之本意。其部分解说引申,确

  • 四书联珠

    无卷数。清章守待撰。章守待字观颐,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是书首有自序,以《朱子集注》为宗,复取诸儒之言参和成文。逐句逐字,疏解明晰,上下衔接,融成一片。名为“联珠”,取累累贯珠之意。所引众说不标举

  • 周易杂卦证解

    四卷。清末周善培撰。周善培,浙江诸暨人。其余不详。此书为研究《周易》互卦的专门之作。作者认为《系辞传》中有“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之说,这里的“杂物”即是互卦。还认为不说互卦而说是杂卦,

  • 周易析义

    十五卷。清张兰皋撰。张兰皋原名一是,字天随,江苏武进人。此书初刻于乾隆九年(1744),到乾隆十四年(1749)又改订八十页而重刻,遂为今本。大旨以程子《易传》、朱子《本义》为宗,而佐证以宋、元诸说。

  • 本事方释义

    见《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