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刻礼部增补订正四书合注篇主意

二刻礼部增补订正四书合注篇主意

是书为前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范谦、前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刘楚元、前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余继登同纂。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冯琦证正,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李廷机删补,《合注》原为范谦、刘楚元、余继登所辑刻。冯琦、李廷机则取前刻而增补,故称“二刻”。首有沈一贯序,称:“阐发尽处再加阐发,剖析精处复加剖析。视前刻纯而又纯,盖前刻合注可以羽翼紫阳(朱熹),而兹集补其合注,又可以羽翼前刻”。是书遵守朱注,辟众说之纷纭,以未注为准。所争者大抵在一句一字虚实、详略、轻重之间。书中所引异义,概以旧说、新说、近说、时说等括之。不别标名氏,又谁为原刻,谁为二刻,漫无区别,俱属非体。书眉评语用醒眉目。有万历三十年(1602)刊本。

猜你喜欢

  • 毛诗序义疏

    一卷。南朝齐刘珪(434-489)撰。清马国翰辑。刘珪字子珪,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人。《南史》、《南齐书》有传。刘珪性至孝,博通《五经》,时人推为大儒。齐高帝萧道成即位,数召刘珪入内,而刘珪非有征从

  • 旧五代史

    一百五十卷,目录 二卷。宋薛居正等奉敕撰。《旧五代史》原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四月至七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等同修。后欧阳修《五代史记》

  • 明崇祯十五年缙绅

    不分卷。泰衡居士撰。撰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崇祯一朝,宰辅屡易,官吏调补升迁极为频繁。该书记崇祯季年官制大概。周延儒、薛国观等人擅权操政升沉之迹,皆有记载。现有崇祯刻本。

  • 梅溪词

    一卷。宋史达祖(1163?-1220?)撰。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人,曾为韩侂胄堂吏,颇擅权用事。韩伐金兵败,史达祖受株连而被流放致死。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由观国与达

  • 读杜愚得

    十八卷。明单复撰。单复,字阳元,会稽(今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千顷堂书目》作嵊县人,洪武中为汉阳河泊官。又云一名复亨,举怀才抱德科,授汉阳知县。传闻异词,未详孰是。是编前有宣德九年(1434)黄淮序

  • 郯源乡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赵霈涛纂。赵霈涛,奉化人。郯源属奉化县,山川既佳,人物亦盛。此志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化赵氏剡曲草堂活字本。全书共二十四卷,分为都图、里至、镇市、坊表、风俗、义举、山类、川

  • 尔雅古注合存

    二十卷,总考一卷。清董桂新撰。董桂新(1773-1804)字茂文,号柳江,学者称柳江先生,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清训诂学家。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入翰林。年三十二病卒。少承家学,又从董炼金游。

  • 四书索解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毛氏生前曾对四书中无注解或有注而经注互相矛盾的经文疑义作有笔记,计有一百余条,名《四书疑义》,有问有答。毛氏没后其子删去答而仅存疑,汇为一编,名为《四书疑案》。

  • 南韵斋帖

    四卷。清荣郡王绵亿书。绵亿为荣纯亲王永琪之子,谥曰恪。永琪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之第五子。此帖于嘉庆时刻成。内容不按卷次,为《书七种》、《和御制诗》、《临米帖》、《〈孝经〉古本》、《临赵文敏〈兰亭〉》、楷书

  • 诗经笔记

    四卷。明蒋以忠(生卒年不详)撰。蒋以忠字伯孝,学者称贞庵先生。常熟(今属江苏)人。隆庆进士,任广平知府。有文名,著有《艺圃琳瑯》、《清权山人集》等。《诗经笔记》为蒋氏的读《诗》札记,只录篇目,不录诗文